欧洲杯德国vs意大利,为何苏联会成为德国不共戴天?
这个问题似乎不太成立,头阵子这两个国家确实闹的有点凶,但真不是因为啥仇恨,是乌克兰问题折腾起来的。记得2018年德国国防长官刚呼吁欧洲应该对俄罗斯强硬,那边俄国国防部长绍伊古就开喷了:
“考虑到德国对我们的所作所为,我认为他们200年内都不应该提起这个话题。我不想表现得太强硬或者太粗鲁,但是你明白的,想要对俄罗斯强硬之前,最好去回顾一下历史。如果没有学过历史,那就去问问你爷爷,对俄强硬是什么后果,他们应该能给你答案!“如果从长远的历史上看其实这俩国家的关系没那么糟糕,你要知道德意志统一才200多年,它是一个很新的国家。而沙皇俄国也是16世纪才开始崛起的,它的历史也长不到哪去,所以它们真没太多历史包袱。
事实上德意志的前身普鲁士跟俄国关系可能比很多人想的亲密很多,比如经常会一起组团刷可怜的大波波(波兰);再比如七年战争里要不是新沙皇彼得三世是腓特烈大帝的脑残舔狗,估计德意志也没机会统一;又比如罗曼诺夫王朝特别喜欢找德国姑娘当媳妇,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个德国人......
也就是到了一战的时候,两个国家才算对立,但主要矛盾是在于俄罗斯和奥匈帝国,德国属于二选一的情况下放弃了沙俄,并非和沙俄有多大仇。后来一战打到末期,缺德的德皇不是把一个叫弗拉基米尔的同志放回俄国了嘛!?
所以苏联刚建立的时候两个国家交情也还是挺好的,十四国武装干涉苏联的时候德国也没出兵,虽然那时候德国是战败国。苏联建国后列宁也一直号召学习苏联,再加上两国的天然粘合剂大波波从中搅和,一战后德国和苏联正经有足足10年蜜月期。
直到元首大人上台两国才渐渐翻脸,但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之前他们还是能维持个表面兄弟当的,经济上互补交换,军事上各取所需,为了回顾传统友谊,大胡子和小胡子还联手又一次刷了大波波副本,还直接把副本刷爆掉,别人谁也玩不了。
只是随后的苏德战争打得太过惨烈,毛熊总共才1亿9千万的人口,一把折进去2660万的伤亡,相当于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德国自己也不舒服,虽然统计不太精准,连军带民的差不多被毛熊收拾了750万左右,那阵子他们总人口也不到8000万。
这个阶段两国确实到不共戴天的地步,基本完全放弃了人性,纳粹本来就觉得斯拉夫是劣等民族,各种屠杀虐俘;毛熊也从来就不是讲宽容的民族,在柏林操蛋事儿也没少干,虐的德棍玩命突围只求能向美军投降。
好在这两个国家都属于比较光棍的,德棍这边错了就是错了,俺们深刻反省,以后绝不再犯,到了二战纪念日自动自觉去烈士纪念碑献花表明态度;毛熊这边属于记仇也记恩,大部分都认为那阵子是纳粹党混蛋,和德国老百姓关系不大。
所以战后他们关系恢复的很快,冷战时期联邦德国冒着被制裁的风险和苏联做生意,一方面是各取所需,另一方面也看得出他们确实都没太记仇。这种互补性的亲密关系可以算一直维持到今天。
前阵子他们确实因为乌克兰的事情闹起来,还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国防部长互喷的情况,但国家之间的事儿不能看怎么说,有美国镇着德国不能太过份,考虑欧盟内部话语权德国也不能不出声。
出声表态和表演性互喷之后,德国议会批准了北溪天然气管道二期的建设工程,这玩意建成以后乌克兰的天然气在欧洲就成多余的了。把老美气的今年初连续警告德国佬别做的太过分,赶紧把赚的钱交出点,否则一拍两散,老子可要撤军的!
德棍这边被拆穿把戏也开始恼羞成怒,反怼老美说你有本事就撤军,当老子愿意让你们待啊!?到这种程度你还觉得俄罗斯和德国有啥不共戴天的仇吗?还是那句话,政客的表演你信一半都是傻X。
总结起来吧,苏联也好,俄罗斯也罢,跟德国真没啥不共戴天的仇,他们关系算是不错的。不能拿中日关系去类比,德国可没人敢把战犯扔教堂里让后人参拜,扯淡完毕......
德国等政府为什么称法西斯主义国家?
法西斯主义是意大利文fascismo的音译,指资本主义危机时期垄断资产阶级。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党,鼓吹和推行法西斯主义,党徒身穿黑色制服,故又称“黑衫党”。1922年,墨索里尼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在意大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专政。
现代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行的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例如,德国的政治警察“盖世太保”,可不经法律程序,肆意将成千上万的进步人士投入监狱。德国的法西斯组织“冲锋队”和“党卫军”,制造了无数反犹太人和迫害政敌的公开暴力事件,搜捕所谓的“国家的敌人”,对人民进行迫害和控制。日本法西斯势力要求在天皇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他们制造了一系列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
法西斯有四个形态或者说理论
种族优劣
希特勒鼓吹,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其他种族都应当接受日耳曼民族的领导和统治;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低劣”的种族,应当对之实行种族灭绝。
希特勒引用当时的一种社会学说--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依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同动物社会一样,服从“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定律,优秀种族必然越来越强大,成为世界统治者;低劣种族必然被淘汰,趋于灭亡,就好像自然界的某些物种必然被淘汰一样。
国家至上
希特勒把它的主义叫做“国家社会主义”,其中“社会主义”是骗人的幌子,其实只是“国家至上主义”。法西斯主义反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民主思想,主张“国家高于一切”。
意志至上
希特勒还极力推崇尼采的“唯意志论”。尼采认为意志就是力量,只要意志坚强,具有“主观奋斗精神”,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志,就必须握有权力。他创造了“权力意志”的概念,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掌握和发挥权力,“扩张自我”。
强权理论
墨索里尼鼓吹,罗马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罗马大帝国灭亡以后一直未能复兴,是因为缺乏杰出的英明领袖,以钢铁意志实行“铁腕”统治。他和希特勒、东条英机一样,坚决反对民主自由、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认为,这些学说使人心浮动,社会动荡,国家涣散软弱。
最后解释下法西斯的名词来源
“法西斯”是一个古老的名词,起源于罗马。当时,罗马的每一个执政官都有12名侍卫官,侍卫官肩上荷着一束打人的笞棒,中间插着一把斧头,象征着国家最高长官的权力,这种笞棒就叫“法西斯”。它是用来处人以死刑的一种刑具。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执政官便声若洪钟地宣判:“用‘法西斯’对他处以死刑。”侍卫官立即从肩上解开笞棒束———“法西斯”,狠狠地抽打罪人,直到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时,再拉他跪在地上,从“法西斯”中抽出斧头,当场砍下他的头颅。这就是“法西斯”的来历。一战到二战德国的进程?
1918.10.29 基尔港水兵起义,十一月革命开始1918.11.11 德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于法国贡比涅森林签订停战协定
1918.12.30 德国共产党成立
1919.1.18 巴黎和会开场
1919.1 德国工人党成立
1919.2.6 魏玛共和国建立
1919.4.13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1919.5.3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镇压
1919.6.28 《凡尔赛和约》签订
1919.9 希特勒加入德国工人党
1920.1.10 国际联盟成立
1920.2.24 德国工人党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纳粹党)”
1920.3.13 自由兵团发动卡普政变
1921.6.29 希特勒成为纳粹党党首
1923.11.8 纳粹党发动“啤酒馆政变”失败,希特勒入狱
1924.8.16 伦敦国际会议通过“道威斯计划”,大量外资流入德国
1925 《我的奋斗》书成
1925.10 签订《洛迦诺公约》,允许德国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会员国
1927 德国经济生产恢复至战前水平
1928.8.27 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爱尔兰、新西兰、美国、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
1930.5.30 德国总理布吕宁辞职
1930.6.1 冯·帕彭任德国总理
1930.9.14 国会选举,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二大党
1932.7.31 国会选举,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2.11.6 国会选举,纳粹党仍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2.11.17 德国总理冯·帕彭辞职
1932.12.2 施莱谢尔任德国总理
1933.1.28 德国总理施莱谢尔辞职
1933.1.30 兴登堡总统任希特勒为德国总理
1933.2.27 纳粹党导演国会纵火案
1933.2.28 希特勒宣布“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总统紧急法令,取缔德国共产党
1933.3.23 希特勒操纵国会通过“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国会在四年内授予希特勒内阁全部立法权
1933.5.2 解散一切工会
1933.6.21 解散德国民族党
1933.6.22 解散德国社会民主党
1933.6.27 解散德国国家人民党
1933.7.4 解散天主教巴伐利亚人民党
1933.7.5 解散德国中央党
1933.7.14 通过法案规定“纳粹党是德国的唯一政党”
1933.7.25 颁布“净化法令”
1933.7.20 解散天主教青年联盟并开始迫害宗教人士
1933.10.14 德国宣布退出日内瓦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1934.8.2 兴登堡总统去世,内阁宣布将总统与总理合二为一,称为“元首”
1934.8.19 “国民投票”批准希特勒的独裁统治
1935.3.10 德国建立空军
1935.3.16 德国实行普遍兵役制
1935.6.18 英国与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1935.9.15 通过“纽伦堡法案”,取消犹太人的公民地位
1936.3.7 希特勒退出《洛迦诺公约》,进军莱茵兰
1936.7.17 西班牙内战爆发,希特勒支援弗朗哥叛军
1936.10 德意签订《德意议定书》,确立德意两国同盟
1936.11 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1.30 希特勒宣布《凡尔赛和约》无效
1938.2.4 德国发布《关于国防军领导权的决定》,宣布取消战争部,代之以“武装部队最高指挥部”
1938.3.11 德军进驻维也纳
1938.3.14 德奥正式合并
1938.4.2 英国承认德奥合并
1938.9.29 慕尼黑会议开场
1939.9.30 签订《慕尼黑协定》,同时签署“保证和平”的《英德宣言》
1938.10.10 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
1938.11.2 第一次维也纳仲裁,将捷克斯洛伐克的外喀尔巴阡地区划给匈牙利
1938.11.9 “水晶之夜”,标志着纳粹开始有组织地屠杀犹太人
1938.12.6 签署《法德宣言》,表示应和平解决纠纷
1938.12.17 希特勒授权凯特尔发布“关于清算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元首命令
1939.3.14 斯洛伐克分裂运动领导人约瑟夫·提索宣布斯洛伐克脱离捷克而独立,并请求希特勒保护该国
卢西尼亚宣布独立,建立“喀尔巴阡-乌克兰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与外交部长契瓦科夫到达柏林
1939.3.15 希特勒接见哈查与契瓦科夫,会上哈查在一份“宣告把捷克人民与捷克国家命运交到德国元首手中”的公告上签字
德军进入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并占领布拉格、
匈牙利军队占领卢西尼亚
1939.3.16 希特勒成立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并将斯洛伐克置于德国的保护之下
卢西尼亚被匈牙利兼并
1939.3.18 英国、法国、苏联对德国提出抗议,指责德国违背了《慕尼黑协定》
1939.3.20 美国对德国提出抗议
1939.3.22 英法结成同盟
1939.2.23 德国占领梅梅尔
1939.3.31 英国宣布保证波兰的独立
1939.4.13 法国宣布保证波兰的独立
1939.4.28 德国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
1939.5.22 德意签订《钢铁盟约》
1939.8.12 英法苏谈判开始
1939.8.21 波兰拒绝苏军入境的抗击德国的要求,谈判失败,苏联宣布中止英法苏谈判
1939.8.23 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8.31 身穿波兰军装的德军士兵袭击并占领了格莱维茨电台,希特勒宣称:“德国遭到了波兰的袭击”
1939.9.1 德军越过德波边界,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对波兰开展大规模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按发达程度如何排名?
这四个国家都是欧洲的老牌国家,可以说欧洲如果离开了这个国家,其影响力就将大大下降,但是,在这四个国家中,就经济实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而言,其差别是相当明显的。如果以名次来排列,那显然就是: 德国第一,法国第二,英国第三,意大利第四。
从历史上看,尤其是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程来看,英国无疑是四个国家中的鼻祖。1760年代,英国发生了第一次科技革命; 20年之后,英国进入了工业化的进程。当时,另外三个欧洲国家都还处于农业社会中。这四个国家中,第二个进入工业化的是法国,而德国则相对较晚,直到1850年代才正式进入工业化。
因此,在欧洲工业化和现代化历程中,德国可谓后来之秀。但是1870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用铁血政策统一德国之后,德国的经济、军事和和综合国力迅速上升。虽然后来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德意志民族的内在爆发力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在二战的废墟上依然建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
上世纪90年代,统一后的德国又与法国携手同进,共同推进欧洲统一的进程,由此在欧洲内部鹤立鸡群,成为欧洲不可或缺的领袖。相比之下,法国和英国这两个昔日的欧洲大国,其实力反而严重衰退了,其中尤其是英国。在经历了18和19两个世纪的辉煌之后,大英帝国的余辉在20世纪中叶迅速消退,最终沦落为世界舞台上的一个二流国家。
但是,最近几年德国的国际影响力和领导力却明显下降。这里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2010年以后的欧债危机,搞得德国不堪重负,灰头土脸; 二、2015年后的难民危机,在默克尔当时有些失当的难民政策下又进入了一个死胡同。相比之下,2017年法国产生了一个不到40岁的总统马克龙,富有活力而有雄心勃勃。与马克龙相比,60多岁的默克尔无疑显得老态龙钟,思维保守,行动迟缓。因此,最近德国国内媒体对在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外交领导力下降有诸多批评。这可能也是德国在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的一个挑战和转型危机吧。
二战时德国日本意大利组成的联盟叫什么名字?
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後,日本於5月25日宣布废除三国公约。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轴心国集团灭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