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直播,南昌的自媒体事业是否发达?
行业焦点能否接轨前沿科技?6月17日,2016中国·南昌新媒体发展报告会拉开帷幕。带着跨界融合的“大命题”,来自全国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媒体精英、科研翘楚、创业先锋齐聚“世界级虚拟现实产业中心”孕育地——南昌,群智群力进行头脑风暴,共同探索“VR+媒体”的可行路径。
2016中国·南昌新媒体发展报告会现场
本次会议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江西省委网信办指导,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南昌市委网信办主办,南昌日报社、南昌新闻网承办,以“融合·跨界,赢市场见未来”为主题,旨在研讨互联网新媒体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融合跨界的发展路径。
与会的两百多位国内新媒体“大咖”,包括12家中央级网站、6家知名商业网站、10余家省级重点网站、20余家全国城市新闻网站、8家本省地市新闻网联盟单位成员,以及网络科技公司,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等学术支持单位的专家和学者。
在新媒体发展论坛分会场,与会人员围绕互联网媒体融合发展状况及经验教训、当前发展值得关注的热点及形势分析、对跨界发展的看法和探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媒体盈利模式等议题相互交流讨论;在VR对新媒体的影响论坛分会场,莅会嘉宾围绕虚拟现实技术未来对新媒体的影响、虚拟现实平台市场前景展望等议题进行思想碰撞。
咱们去听听,大咖们带来了哪些新观点。
VR技术将引领未来新媒体发展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表示,目前,区域新媒体呈现出“双微(微博、微信)发展执牛耳,客户端后劲强”的特点。地方微博重发布、强互动、再创新,地方微信重需求、强功能、垂直化,地方客户端标准化、专业化、超级化。
沈阳特别举了南昌微信的例子,2016年5月南昌微信公号TOP20中,旅游、美食等自媒体占45%,国企、地产等企业媒体占20%,共青团、医疗等政务新媒体占30%。
地方新媒体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需要加强和改善的地方,而技术驱动将推动地方新媒体转型升级。哪些技术将带来新媒体的转型升级?
沈阳认为,视频化、VR和AR、机器新闻、新媒体大数据是关键,其中,VR势头最为猛劲:目前VR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极客人群和专业应用领域,预计未来2~3年,VR相关产品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5~10年,VR技术会逐渐成熟并得到普遍应用。微博和微信发展成熟周期在5年左右,VR平台普及通用后,将迅速扩张,爆发出巨大信息势能和交互活力,VR聚焦媒体、通讯等多元内容,信息呈现方式将超维升级。
媒体要不忘初心善打“本地牌”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认为,要建设新兴媒体有三个因素必不可少。
首先,地方政府要以战略投资的眼光培育新兴媒体;其次,本地资源优势就是差异化竞争优势,本地媒体要善打“本地牌”。第三,人才、技术和资本,三者不可或缺。
“无论是媒体还是互联网行业,都站在历史的风口上。纵观中国近代报纸百年、广播70年、电视60年、新闻网站20年,媒体的介质虽在发生变化,但传播的价值与核心却没有变,坚定初心,才会更有勇气,更气定神闲,正视挑战,学会创新,探索未来。”徐世平说。
利用大数据做更出色的报道
今日头条副总编辑徐一龙介绍,今日头条能在5秒钟内通过算法解读使用者的“兴趣DNA”,用户每次动作后,10秒更新用户模型,越用越懂用户,从而进行精准的阅读内容推荐。正是因为有类似独家定制的服务感受,所以当前已经吸引5亿用户注册,每天4800万人使用今日头条,人均使用时长达65分钟。
“我们有一个‘媒体实验室’项目,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媒体人提供写文章时所需要的话题线索、调研数据、可视化分析图表等资料,可以使其在大数据时代做更出色的报道。”
徐一龙说:“参与新闻实验室的媒体新闻输出的效率都非常高,我们也会收集反馈不断强化改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新闻生产形成一个‘媒体-今日头条-用户-反馈媒体’的闭合信息流动,达到多赢的效果。”
VR让观众从“远端观望”到“现场直击”
乐视虚拟现实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制作中心技术总监王玉珏表示,随着技术逐渐成熟,虚拟现实技术走进大众视野,它将一改人机之间枯燥、生硬和被动的现状,使人们陶醉在流连忘返的工作环境之中。
2016年作为VR元年,将发生质的变化,那么对于媒体行业,将产生怎样的变革?乐视虚拟现实致力于探索未来在新闻领域的应用,让观众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而不仅仅是新闻的“观望者”。“这类沉浸式新闻不会改变新闻制作的真实性原则,它与过去的新闻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现场感。”王玉珏说。
目前,VR直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用户的目光,用户对于直播的需求更具显性,毕竟能够到现场的观众只是少部分,大量无缘现场的观众很容易转化为VR直播用户。此外,VR带给观众的沉浸感、现场感,以及视角选择的自由度,完全打破了观众传统的视听体验,从而更能吸引观众。
VR将深层次改变文化教育方式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生活节目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四合聚文化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理事、执行董事端木林认为,VR技术对人类的生活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它给人类提供了一种虚拟与现实的空间。“因为VR讲究一种沉浸感,交互式,触觉反馈,这种感觉使得人类在观看东西处于一种真实的处境。”
端木林认为,南昌VR产业链未来发展前途不可估量,“VR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以前,我们只看到VR技术应用于游戏、娱乐,现在是新闻、电影。其实VR最早应用于军事,训练飞行员、驾驶员。以后,VR技术还将应用于医学、教育等广阔的领域。”
“试想一下,以前我们是通过课本学习地理、历史,以后,我们将通过VR技术穿越到历史朝代,穿越到那个地方,感受古代的人文气息。因此VR技术对文化教育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可以改变我们的整个教育方式。”
将报纸与互联网优秀基因进行融合
中国城市新闻网站联盟会长、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宝祥此次就“媒体进化与媒体再造”进行了精彩表述。他提出要打造媒体新物种,通过生物学的概念来展望媒体发展演进的方向。在打造媒体新物种的过程中要针对信息接受者,进行新媒体新物种的打造。
胡宝祥认为,在互联网普及以后,资讯传播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主要标志是用户需求发生了明显改变,专业、非专业的资讯传播产品、平台、工具、载体越来越多。产品多样和用户需求多变,迫使传统媒体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地拥抱互联网,革新图存。
虽遇到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逐渐下降的问题,但“舞台”还在、人才还在、公信力还在,通过植入互联网基因,通过“生物”反应可以产生大变局、大分化、大跨越,实现弯道超车,使传统媒体涅槃重生。“媒体融合的路径有多种选择。通过再造产品、再造流程、再造体系,传统媒体不但可以革新图存,还可以再现辉煌,再创新型主流媒体。
上海东方网是什么软件?
东方网是全国重点新闻网站,上海市主流媒体之一,拥有120余个频道,中、英、日三个语种版本,业务涵盖新闻发布、舆论交互、数字政务、电子商务、市场广告、技术运营、投资业务等多个领域,并通过互联网、报纸、手机、移动电视、互动电视、楼宇电视、电子站牌等传播载体,实现影响力的立体覆盖。具备大型网站所有互动功能、多媒体新闻传送能力和直播能力。是上海最具影响力、权威性和公信度的网络媒体。上海科技节开幕式哪个频道直播?
直播平台有 上海科技、上海科普、上观新闻、文汇报、新民晚报、看看新闻、话匣子、东方网、澎湃、魔都科学目录、抖音、B站等。 作为2023年上海科技节的重磅节目,第二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将于5月20日科技节开幕当天上午10:30召开。本次大会包含主旨大会,以及科普融合发展大会、科普作品创制大会、长三角科技传播院(所)长研讨会。
东方网是官媒吗?
东方网是官媒,东方网是全国重点新闻网站,上海市主流媒体之一,拥有120余个频道,中、英、日三个语种版本,业务涵盖新闻发布、舆论交互、数字政务、电子商务、市场广告、技术运营、投资业务等多个领域,并通过互联网、报纸、手机、移动电视、互动电视、楼宇电视、电子站牌等传播载体,实现影响力的立体覆盖。具备大型网站所有互动功能、多媒体新闻传送能力和直播能力。
准备改行当一本大学教授合适吗?
我们学院这几年转进来几个传媒界精英,从报社中高层转行做大学教授。
其中一位原东家是天津电视台,一位原东家是《天津日报》,一位来自《今晚报》。
我还几位博士同门,都是中途从媒体一线改行,考博后跑到大学做老师。
这些人改行到大学当老师,划算不划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
首先从经济收入层面谈:以我们学院为例,根据几位转行老师的反馈,有落差。比如天津电视台转行过来的老师,前几年刚来的时候就反映大学收入比她在电视台的收入要逊色很多。我们有几位同事的爱人都在电视台,我了解对比了一下收入,同级别职称而言,电视台的确要比大学收入高好几千。报社和学校对比收入优势不是太明显。
不过近两年传统媒体式微,随之而来媒体人收入下行很严重,再过几年大学老师收入反超媒体人员我感觉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次从工作考核偏向来谈一下。大学和媒体,对员工的考核重点不同:大学重科研,媒体重业务。这导致媒体一线精英到了大学,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现象,在科研考核上,基本都是靠边站,被边缘化的地位。在原单位凭借业务能力叱咤风云的现象不再,好多一线媒体人员在大学以科研论文、项目为主的阶段性考核上,基本都是学院托底水平。
基于此,从媒体精英转行到大学老师,心态的调整是一个方面。如果不甘心托底,就需要一个彻底的转型,从零开始,掌握大学的游戏规则,不过这条路较难,你需要重新培育你的社会资源。
根据我对身边人的观察,转型成功的是极少数。
最后从工作环境来谈一下。大学教授是学校的无冕之王,大学同媒体部门比较,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社会地位高,工作节奏宽松,不需要坐班,未来可预期,不太容易受行业涨落起伏影响。另外,你也有大把的自由时间去从事一些兼职工作。
以上,供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