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印度牺牲,俄罗斯为什么还会租借给印度呢?
印度:大毛哥,核潜艇能不能借一下?不,是租一下!
俄罗斯:老三啊,不是我说你,都啥年代了,还造不好这玩意?好吧,这金贵东西,你们估计造不出像样的,就这样吧,给上30亿美元,先拿去用。
印度:太贵了吧!
俄罗斯:租还是不租?再哔哔,就不租了。
慌乱的印度:哥,我租,我租还不行吗?
2017年,印度第三次租借俄罗斯的核潜艇,花费30亿美元,计划2025年交工下水。
问题来了,俄罗斯为什么愿意租借核潜艇给印度?
印度又为什么借得乐此不彼呢?
1、俄罗斯愿意租借核潜艇给印度的原因具体来说,三个原因吧!
(1)历史友情
你可以不同意,但我必须告诉你:俄罗斯和印度的关系,要好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
他们之间没有历史仇恨,没有领土争端,没有各种龌龊。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苏联就和印度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和谐,处处给予印度照顾,特别是在武器上,给印度提供了不少物美价廉的武器。
苏联为什么会这样帮助印度?
一是印度位置特殊,就像印度洋门口的一尊门神。
而过去的沙俄也好,后来的苏联也罢,对于出海口有着极度的爱好。
因此,结交好印度,对苏联的百年大计是加分项,毕竟,苏联是有南下野心的,结交好印度,有益无害。
二是,苏联通过支持印度,形成牵制东方大国的目的。
要知道,五十年代末,苏中关系已经非常不睦了。1962年的中印战争,苏联老大哥直接支持印度,而且谴责我们。所以,用印度牵制我们的用意大大存在的。
三是,印度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经济前景无限。
这样的国家,苏联怎么不结交呢?
因此,对于印度,苏联是帮助得义无反顾,只要给钱,绝对愿意帮一把。
甚至,某一方面就算不给钱,苏联都愿意帮一把。
1991年苏联解体了,庞然大物轰然倒地,15个加盟共和国分崩离析。
而俄罗斯作为苏联的长子, 成为了最大的遗产继承者。
于是,俄罗斯在接过“老父亲”的遗产后,没有忘记印度这个武器采购的vip。
俄罗斯继续和印度密切合作,继续提供优质的武器和能源,这让印度感激涕零。
2022年2月底,爆发俄乌冲突后,很多国家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只有少数大国没有制裁俄罗斯,这其中,中国是一个,印度是一个。
一个俄乌战争验证了俄罗斯朋友们的成色。
对于印度这样的朋友,俄罗斯租借核潜艇完全在情理之中。
最关键的是,俄罗斯租借核潜艇给印度,对自己没有什么威胁或坏处。
(2)和印度合作,利益很好
我们掰着手指头算一算,购买俄罗斯武器的客户都有哪些?
首先,西方国家不会买的,美国在那杵着,谁敢买啊!
其次,非洲国家买得少,因为钱少,如此就剩下了独联体国家和亚洲大陆。
独联体国家中,主要就是集安组织的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吐库曼斯坦等国家了。当然还可以加上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土耳其。这其中,土耳其是有购买力的,但作为北约国家,受到的限制太多了。
你再仔细看看,这些国家的体量,都是很小的,完全满足不了俄罗斯的胃口。不过,虱子也是肉,有比没有强。
亚洲区域,购买俄罗斯武器的有印度、中国、越南等。
其中,印度是俄罗斯最大的客户,因为我们具备了武器的生产能力,就算进口,也是少量,而越南的体量要比印度小很多。
对于印度这个vip中的vip,俄罗斯怎么能不好好照顾呢?
说实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情况也是每况愈下,如今的GDP都排不进前十,能出口创汇的产品,主要就是武器和能源了。
因此,对于大客户印度给予照顾一二,完全在情理之中。
不得不说,还是钱的面子大啊!
(3)租借的核潜艇,并非是俄罗斯的重器
印度租借俄罗斯的核潜艇,不是一次,至少已经三次了。
第一次是上个世纪,从苏联手里租借的,在1991年归还,从此,印度进入了一个没有核潜艇的时代了,靠15艘常规潜艇浪荡印度洋。
随着印度的雄心再次爆发,也为了在印度洋偷窥和监督过往船舰,特别是为了防备我们,印度在2012年再次租借了俄罗斯的“猎豹”核潜艇,在印度称“查克拉-2号”核潜艇。
这艘核潜艇,排水量是12770吨,航速却高达35节,深度可达600米,可携带28枚核弹头。
可以这样说,这猎豹的性能还是不错,只不过,在俄罗斯还有核潜艇大哥级的存在,那就是“北风之神”。
北方之神排水量是17000吨,水下排水量是24000吨,是个大家伙,航速达到28节,下潜深度450米,可携带96枚核弹头,并能在两分钟发完。
北风之神才是俄罗斯的重器,猎豹核潜艇比起来还是差几个等级。
看俄罗斯对外军售,能总结出两个规律:不会卖最先进的,也不会卖镇宅之宝。
所以,我们能看见俄罗斯往外卖S-300导弹防御系统,很少见卖S--400系统,更不用说S--500系统了。如果哪一天,俄罗斯把北风之神核潜艇租给印度了,那绝对是大事中的大事了。
2、印度为什么要租借核潜艇,而不是自己制造,或直接购买?这是个很多人都感兴趣的问题。
回答之前,我们先聊一聊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作为一个真正的核大国,是要具备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的:
一是要有陆基发射能力,这点所有拥核国家都基本具备;二是要有从空中发射核武器的能力,这就是得有优秀的战略轰炸机;三是要有从海中发射核武器的能力。我们不说其它,我们仅仅说一说海中发射的核武器,这需要靠核潜艇才能做到。
但是,《核不扩散条约》规定,军用核设施不得赠送、转让、买卖,这就导致,俄罗斯的核潜艇不能卖。
于是,俄罗斯人选择了租借给印度。
也就是说,印度人掏了钱,也买不上核潜艇。(近半年,美国试图给予澳大利亚核潜艇的资料,这是公然违规。)
其实,租借也好,售卖也罢,关键是能正常使用就好。
有人说了,印度为什么不自己制造?
印度以前没这个实力,但是,进入新世纪后,印度人学会了制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艘自己开发的核潜艇了。
那为什么还要租借俄罗斯的呢?
因为,印度自产的核潜艇质量一般,需要“能撑住场面,关键时刻不掉链子”的核潜艇。而俄罗斯制造的核潜艇,恰好结实耐用,问题较少,符合印度对使用核潜艇的要求。
回到题目,总而言之,俄罗斯将核潜艇租借给印度,是有三个原因的,一是历史友情,二是为了利益,三是租借的是一般的核潜艇。
至于印度为什么是租借,因为有些限制,只能租借,而印度制造核潜艇的能力还不成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莫迪领导下的印度为何这么嚣张?
本身就有中二病,再加上还有人拼命打鸡血,所以印度就成了一个众人皆醒我独醉的青春猛少年,于是嚣张总是难免的。
首先,印度这家伙一直中二无极限我们的钢产量已经超过美国,中国还在前面,一定要超过他们。
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在鲁吉拉(Rourkela)钢铁厂,对5万名工人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这是讲话中的一段豪言壮语。预计到2025年印度钢产量能到3亿吨,而2015年的中国却是7亿吨。不是说超美赶中的目标不现实,首先得说钢铁产量这个指标已经意义不大了。而你印度在这个时候还要玩大炼钢铁,这只能说你不成熟。这个目标本身当然也成问题。除非中国钢铁产能不增加了,甚至还要把产能转给印度,否则莫迪目标就是莫迪梦想。
上世纪50年代,印度把北方边境线推至麦克马红线,这是连英国人都没干的事,而它居然干了。这还不算完,在苏联、美国的积极鼓励下,印度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非要干一仗。结果都知道就是印度干输了,中二少年立即没了定力,新德里都担心会被解放军扫荡。虽然结果是和谈,但尼赫鲁政府彻底威信扫地,之后就是国内的土改和现代化改造也就没啥戏了。
关于这场战争,中国没怎么提,但印度已经排成了电影。而跟印度的这些电影相比,国内的抗日神剧简直就太缺乏想象力了。影片《萨贝达约金德辛格》,主角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干掉我方52人。
而影片《72小时,永难磨灭的英雄》则更是传奇,主角在72小时之内就干掉我方300多人。中印边境战争,解放军总共阵亡722人,但肯定不够这些印度单兵英雄和印度兰博消灭的。所以,印度民间关于这场战争的反思,根本就不可能理性。印度人认为自己就不应该打败,当时是这么认为、现在还是这么认为。其主基调不是自己太无能而是敌人太狡诈,落实到狡诈这个定位上,而自己则不仅是老实的谦谦君子而且还是受害者。
《大印度,我们的祖国,已是发达国家》,这本书就更为神奇一点儿。本世纪初,中国出了一些书大国崛起的书,比如《中国可是说不》等。这样出版物当然可以提振民族自豪感,但在国内也迎来了许多反思的声音,理性的中国人则站出来告诫国人要谦虚、我们要继续韬光养晦,别给国家的大战略添乱。但是,对于这本书,你去告诫印度人谦虚,就只能是清风拂山岗了。
而这本书的作者居然是一名工程博士,认为是以科学的视角和科学的论证,解读了当前的印度,而且科学的爱国之情恣意泛滥。如其致辞中写到:
此科学研究谨献于:我们的祖国大印度,强大,稳固太阳永不落的国家,一个已是发达国家的国家和全体印度人民。我们全体印度人已生活于已是发达国家的大印度。
第二,印度的中二病不仅没人治而且总有人给打鸡血也就是说打兴奋剂,而这个兴奋剂打得最猛的就是西方国家。
最初肯定是意识形态的原因,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人家印度继承了英国的政治模式。所以,西方世界肯定会拼命唱衰中国、死命唱强印度。但是,事实胜于雄辩,结果肯定是被打脸了。
然后就是中国威胁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再一次新鲜出炉。这个背景是什么?就是中国发展的有点儿快了,西方国家要给中国踩踩刹车。一个原因当然是为了以后抢钱方便,一个弱鸡中国和一个强大中国,到底要哪个,西方国家的目标很明确。另一个原因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意识形态也能做这个类比,没啥道理就是要整你。
但是,西方国家在整你之前,总得先找个理由。同时,也不能说你就是一只弱鸡,要是弱鸡了还有啥必要动刀子。在这个目的支配下,就有了中国威胁论,当然是用来造声势的。但声势不重要、动作才重要,因为声势要为动作服务,于是西方开整中国。所以,中国的日子就不可能好过,不仅自己要筚路蓝缕,而且总要担心“刁民”来害朕。
中国威胁论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中国。西方国家当时提出来的时候,估计自己也没当回事。但,印度肯定是当回事了。所以,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印度的民族主义就出奇的疯狂,印度国内在这个问题上从来没这么一致过。
之前是意识形态的唱衰中国、唱强印度,之后是竞争需要的中国威胁论,就这两种西方世界种下来的毒草,在印度不仅落地生根而且开花结果。印度的上层精英,特别是知识分子一伙人,就死活跟中国干上了。一个观点是中国本来就应该不行,一个观点是中国之所以上升纯属偶然。这跟印度自己对中印战争的分析,如出一辙。
再有就是印度的国际环境,不知道要比中国好多少。从历史到现在,中国的国际环境就是四个字:复杂诡异。周边邻国就没一个踏实的,而西方大国从来都是虎视眈眈,用亡我之心不死都不过分。
而印度呢?印度天然就是南亚一哥,周边除了海洋就是不够格的小国家。只要印度不想跳出南亚去犯二,它就妥妥地在南亚称王称霸。
同时,无论是大阵营的冷战时期还是在一超多强的美国时期,任谁都欢迎印度、都拉拢印度。因为海洋时代下,印度的这个地缘政治太重要。否则英国也不会把它变成殖民地。美国人当然是想用印度牵制中国。苏联人也这么想,但后来的俄罗斯是不是这么想不得而知,但忽悠中二少年买自家枪炮,普京肯定不遗余力。从来只有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你啥时候听说对印度进行过技术封锁。印度加入WTO,但WTO的规则根本就限制不住它,什么专利、什么版权,在印度就是胡扯。《我不是药神》,为什么设定到印度去买仿制药?因为这里就是一片法外之地,印度想怎么仿制就怎么仿制,西方国家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后,也就有了一个众人皆醒而它独醉的青春猛少年中二病和青春期,到底是一个什么底层逻辑。简单说就是大脑的其他部分差不多已经发育好了,但负责理性的额叶皮质却还没有成熟的人生阶段。
而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感情要多丰富有多丰富、理性和自制力要多差劲有多差劲。而具体上,差不多有三个奇葩特点:
一个是爱冒险。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但这句话有问题,更恰当的表述应该是: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年轻人。你说这个地方有危险、他说这个地方有危险、我也说这个地方有危险,理性人则会产生三人成虎的恐惧,于是就不去了。但,青春期的猛少年的反映则是:要是我去就没事儿,不信我给你证明下。
所以,印度的各种嚣张就是各种冒险,跟青春期的猛少年没啥区别。
再一个是贪心不足蛇吞象,给小孩子一个糖果,他会很高兴;给小孩子一堆糖果,他也会高兴,而且两种高兴的指数虽有波动但差不了多少。这就是小孩子,给啥都高兴。而成年人呢?年终奖涨了20%,会高兴;年终奖涨了一倍,会非常高兴。成年人就理性得多,给小奖励小高兴、给大奖励大高兴。但是,青春期则不行,给大奖励,他会出奇的高兴,而给小奖励呢?他会非常不高兴。
所以,印度这家伙,有时候你就不能指望他适可而止,非要给他一棍子。这就是青春期的逻辑和治不好的中二病。
还一个就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自己怎么看自己和别人怎么看你自己,成年人会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是,青春期的猛少年则认为这是一个问题,表现就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两个男高中生发生了矛盾,会面红耳赤一番。但这是只有他们两个的情况,如果旁边有人看着,特别是有女高中生看着,那大概率就要头破血流。
印度是不是这个问题,仗打败了是小事儿,但丢脸却是大事儿,所以跟印度人搞关系,1962年这件事就不能提,提了就得准备死磕到底。
青春期最大的特色就是混乱,总是一种醉酒的状态。但是,青春期可以犯错误,甚至可能还要鼓励青春期的孩子犯错误。只要局限在学校这个层面,都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或许,只有那种在青春期,伤害过别人、也被伤害过,把别人打得头破血流、也被别人打得头破血流,干过一些特别出彩的事情、也干过一些特别丢脸的事情,这样的人在成年后才会更有气度、更为成熟。
但这是青春猛少年。
国家也可以这么玩吗?放大尺度,放大到整个人类历史的尺度,或许也应该鼓励这种青春猛少年的民族或国家。但现在的国际社会是一座中学吗?大家是一众青春期的小伙伴吗?可能也是如此,但更可能的则是大家都已经把理性计算发展到了极致。你印度就只能众人皆醒而自己独醉了,所以阿三哥的嚣张,就总是难免的。
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去印度旅游?
在我的印象中,世界上有两个国家不能去,一个是美国,一个就是印度。
美国不能去,是因为美国人人都带得有枪,臭脾气一上来就给你一枪,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美国的校园凶杀案太多了,凡是对政府,对社会不满的,端上一把突击步枪,跑到校园里就去一阵“突突突”,完毕后再给自己留上一颗,这美国太可怕了。
至于印度吧,记得有一位22岁的中国女汉子跑到印度走上一圈,回国写了一部书《我从印度活着回来了》,这本书我没细看,看看书名就知道,印度这个国家太可怕了,能活着回来就己属万幸。
⬆22岁的中国女汉子冯骥
其实,印度是一个古老神秘,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有许多闻名世界的古迹,和深奥莫测的宗教色彩,如果印度在这方面搞得好,肯定是一个不输给泰国的旅游大国,至少比邻国马尔代夫强吧!
然而很遗憾,印度留给中国人的印象更多的是贫穷,破烂,肮脏,拥挤,老鼠疯牛遍地,乞丐小偷强奸犯横行的国家,想想都觉得可怕,更别说去旅游了。
如果一个中国人要到印度旅游,必然会遇到住行吃喝拉撒游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那样生猛和恐怖。
⬆印度“世界遗产”泰姬陵
首先说住,印度那些所谓的四星级、五星级酒店都是打了折的,当然不是价格打折,而是质量打折,与中国同级别的酒店相比,那简直不是一个档次。
中国人住店,首先要喝开水,对不起!没有电热水壶;要开空调,对不起!不太制冷,还TM嗡嗡叫;要洗澡,水不太热,更要命的是忽冷忽热,一会儿水很冷,一会儿冲出一大股滚烫水,烫得你嗷嗷叫。
当你睡觉时,会突然发现床单下有前一位旅客留下的有味的内裤和袜子,拖鞋也有前一位旅客留下的味道。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当你睡得迷迷糊糊时,突然发现小强们在枕边爬动;这是你所知道的,你所不知道的是当你熟睡后,印度的圣鼠来与你接吻。
⬆印度老鼠
经过了惊心动魄的一夜后,第二天要去游玩吧,远一点的坐火车,你中国人能跟那些印度老乡挤车厢吗?跟那些印度壮汉同上火车顶蓬吗?或者买个挂座吗?中国男人可以去挤,可以去挂,中国女人咋办?
⬆印度火车挺壮观
当然我说的是自助游,至于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对不起!好象还没这个业务。
说完住行,再来说吃喝,说到吃,印度可没有华人开的中餐馆,只能入乡随俗,吃印度餐。
望着芭蕉叶上黄澄澄,粘糊糊的玩意儿,感觉就像自己昨晚拉的稀粑粑,而且不提供任何餐具,筷子、勺子、刀叉都木有,只能用手抓着吃。
实在不想吃,就到街上去吃,看着清一色黄屎一样的食物在印度大叔那双黜黑的手中拔弄来拔弄去,谁知道印度大叔的手擦过屁股没有,闻着都有股便便味。
据说,初次吃过印度饭的中国人都要拉肚子,不过多吃几回,多拉几回就免疫啦,不拉了。
⬆印度餐及其吃法
在印度说到喝,人们立即会想到“恒河冰泉”,几十万人同时在那条河里举行圣浴时的情景,不时还有死狗、死猪和死人的尸体漂浮而来,岸边随时会举行隆重的火葬,烟雾和烤肉味四散开来,最后骨灰配上花瓣撒入母亲河。
这样的水你敢喝吗?可印度人民是铁打的胃,就是这样的水不但喝了没事,还能治很多病。至于牛尿还可以养生什么的,我都不敢再写了,太恶心了!
⬆印度的恒河
就算你能敢吃敢喝,总还得要拉要撒吧!可印度基本上都是随地大小便,哪儿隐蔽就哪儿方便,印度女人都是随地一蹲,裙子一遮就解决了。如果在闹市区,顶多修个露天简易厕所,然后一块木板中间一挡,上身和下肢都露在外面,只要中间要害部位被遮住就行了。
这样的入厕环境,中国男人还能适应,可中国女人怎么办?
⬆印度人都是随地大小便
最后说到游,印度的景点好不好看倒不是主要问题,关健是安全很成问题。
首先就是乞丐遍地,而且乞丐采取的是死缠烂打的战术,你只要心一软,施舍给了一名乞丐,那么一大片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乞丐蜂拥而至,扭住你不放,掏光你的银子。
印度除了乞丐、小偷特别多以外,还有令中国女人害怕的是印度的性犯罪也特别多。印度男多女少,这里面都有血淋淋的悲惨故事。
正因为如此,印度男性对异性的渴求特别强烈,比如一幅有性感女人的广告画,中国男人一般会熟视无睹,而印度男人会驻足意淫好大一会儿。
⬆哭泣的印度女人
难怪印度的强奸案居高不下,据说前几年,一位瑞士女游客在印度遭到强暴引起西方世界很大震动。更有甚者,在伊拉克美军基地,一名美国女大兵遭到一名送外卖的印度小哥的强奸,这是美军有史以来的奇耻大辱,后来这名印度小哥被美国判了个终身监禁。
印度政府迫于无奈,乘坐地铁时只得让男人女人分乘不同的车厢。
难怪写《我从印度活着回来了》的那位中国女汉子能平安从印度回来,真的己属奇迹。
*创建地:重庆.南坪.南坪步行街.城市广场L1层中庭
印度为何迁都新德里?
印度并非是迁都新德里,而是继承大英帝国的遗产。印度首都是德里,我们习惯叫做新德里,是因为德里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原有的德里,被称为旧德里,旧德里的历史比较悠久,孔雀王朝的王公拉贾·迪里在此立国,构筑都城,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后来的19世纪中期大英帝国统治印度次大陆,英属印度首都即为旧德里,后来迁址加尔各答,后来于1911年再次迁回德里,并且开始在旧城的南面建设一坐新城,为了区别,就把旧成称为旧德里,把新城称为新德里。
新旧德里以德里门(也叫印度门,印度门有两座,孟买有一坐)为地标,德里门以南为新德里,德里门以北为旧德里;新德里的建筑设计规划由英国建筑师埃德温·勒琴斯设计,印度门(德里门)也是他设计的。在他的规划中,由中央大道和多条放射状道路将一系列六角形的街区分隔,呈现出田园城市的风貌,可谓别具一格。而印度门(德里门)一门定乾坤,把旧德里的狭窄、拥挤、肮脏与新德里的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区分开来,特别符合当今印度城市一边富人区,一边贫民窟,一边现代,一边原始,一边干净卫生,一边垃圾遍地,表现的淋漓尽致。
新德里兴建时间为是在1911年大英帝国统治印度时的殖民总督再次定都德里,在旧德里南面3公里处新建一坐都城,从1931年起,新德里开始成为首府,而印度是于1947年独立的,也就是说,新德里并不是印度主持建造的,而是大英帝国建造的。印度独立后把新德里做为首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叫它新德里的原因,因为,印度政府机构全部在新德里。其实,新德里和旧德里共同构成了印度现在的首都德里。在印度,并没有新德里为印度首都这个称谓,就叫德里。
要说和大英帝国的关系,可大了,大英帝国殖民印度(非今日之印度)约190年,对印度影响巨大,印度首都德里的新德里部分就是大英帝国建造的,印度独立后继承大英帝国的遗产,为什么说是遗产,因为在大英帝国统治印度之前,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是大英帝国把印度次大陆上处于一盘散的公国、土邦、教派柔和成一个英属印度,这是一个比现在印度大的多的疆域,覆盖南亚次大陆,1947年印度独立,也不是靠拳头打下来的,而是继承大英帝国的遗产。今日之印度并不是古印度,也不是大英帝国殖民印度次大陆时的印度,印度历史上从来没有统一过,所以,印度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它的历史就是入侵者的历史。印度不但继承了大英帝国创建的印度,也继承了大英帝国的管理体制,包括军事力量建设体系,所以,大英帝国和印度渊源很深。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印度电影怎么样?
印度电影好看,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印度电影里的歌舞部分。 很多人认识印度电影是从《大篷车》《流浪者》开始的,舞蹈在印度人民的心中有至上的位置,代表着他们的热情于信仰。近几年,以阿米尔·汗为代表的印度电影进入中国,并且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摔跤吧,爸爸》累计票房12.92亿,《神秘巨星》累计票房7.47亿。 这两个片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理想化”,一个是奥运梦想,一个是歌唱梦想,从故事来看都是比较套路的故事,但从作品主题上看,都是借故事触及印度社会的一些弊病,而从包装呈现上看,都是用了轻松幽默的源于,而歌舞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有歌舞部分的加入,原本一些沉重的部分,也会变得欢乐很多。 更远一点看,阿米尔·汗的《我滴个神啊》《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音乐更多。当然,印度电影也而不止这一类的欢乐励志的作品,比如《误杀瞒天记海报》《巴霍巴利王》等。最后推荐几部不错的印度电影:《逆转时空》《我的名字叫可汗》《炙热》《巴萨提的颜色》《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