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达内头撞马特拉齐,主动向裁判示意这不是点球?
足球场上本来是竞技的舞台,无奈现在商业化和对功利的追求使得球场之内也勾心斗角,诚信和本分已经成了球场上的奢侈。假摔,跳水,演戏不断使得球场上即便是最高足球竞技舞台上也充满了心机和诡计。
而裁判正是这一切虚假现象的粉碎者,但是即便是这样,有很多地方,裁判也无法绝对公正的判罚。近些年还好多了,有了VAR的帮助,裁判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球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依然防不住故意虚假诈伤的球员。梅西此举更是一个球员的行为表率,不屑于做哪些小人行径,始终光明正大的用自己的实力去征服对手。当然裁判会鼓励这样的行为,这契合了裁判的初衷。
梅西身为球王不仅仅是因为球技上和战绩上的统治力,更重要的是梅西的人品。有很多球员因为自己的品格而遭受攻击,但是针对梅西,却从来没有这样的现象,即便是梅黑也无法在这点上下功夫,因为根本就没有这回事。梅黑他们顶多在梅西身高上讽刺,但是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拿人身高说事本来就是一个品格低下的人才会做的事情。
相比梅西的人品,在球场上总会有人用假摔来骗点球,不惜败坏自己的名声,就为了能够赢得比赛。虽然在比赛上可能会赢但是低劣的行为却永远都洗不掉成了一生的黑点。例如布斯克斯的假摔为球迷贡献了一个假摔者的自我修炼是怎样的过程。之前C罗因为假摔的事还被起了绰号,内马尔后来居上假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是争议不断。
当然不只有假摔,球场上低劣的行径还真是不少。最著名的还是齐达内和马特拉齐的事情,2006年世界杯决赛的时候,因为马特拉齐的辱骂导致齐达内失控用头撞向马特拉齐,接着马特拉齐便表演使得痛苦地倒在地上,这让齐达内被直接罚下场,本来是最大夺冠热门的法国队被淘汰无缘大力神杯。
梅西的行为当然值得鼓励和赞扬。看看下面这些低劣表演,只能说是丢人现眼。
德国世界杯是几几年?
1. 德国世界杯是在2006年举办的。2. 德国世界杯是在2006年举办的原因是因为国际足联决定将世界杯举办权授予德国,这是德国第二次举办世界杯,也是自2002年韩日世界杯后的第一次在欧洲举办的世界杯。3. 德国世界杯的举办不仅是一场盛大的足球盛宴,也是德国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次世界杯为德国带来了经济和旅游方面的收益,同时也提升了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齐达内摸头甩手是哪场比赛?
齐达内摸头甩手的场景出现在2006年世界杯决赛中,法国对阵意大利的比赛中。在第110分钟,齐达内与意大利球员马特拉齐争抢球权时,突然被马特拉齐用手指指着脸部,齐达内随即用头顶向对方撞去。裁判根据辅助裁判的指示将齐达内罚下。离场前,齐达内甩手摸了一下自己的头部,让人不禁猜测他当时的情绪到底是怎样的。这个场景成为了世界杯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一幕之一,也成为了齐达内职业生涯最为惋惜的一刻。
姆巴佩假摔让苏亚雷斯不满欲动手?
苏亚雷斯的暴脾气无人不晓,2014巴西世界杯牙咬意大利后卫基耶利尼,乃至本届世界杯前国际足联专门制定禁止牙咬的规则,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再有,去年10月份一场西甲比赛中,苏亚雷斯怒撕自己球衣的事儿,也特能反映他的不易控制的暴脾气。
本场对阵法国的1/4决赛中,苏亚雷斯差一点再次绽放他的暴脾气,如题主所说,在姆巴佩因假摔倒地的时候……苏亚雷斯几欲上前,最后还是乌姆蒂蒂拦住了他。苏亚雷斯是真着急啊,一是本来卡瓦尼的缺阵导致乌拉圭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实力上大受影响,在和法国队的比赛中明显处于了下风;二是而此时刻,门将穆斯莱拉又来了个黄油手,比分瞬间变成了0-2,眼看随着时间的逐渐流逝扳平无望;三呢,这当口对手中最具冲击力的姆巴佩又“假摔”倒地……你说,苏亚雷斯能受得了?由于劝阻苏亚雷斯少发飙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效果也就不一样:队友呢,巴不得他们的老大带头出面,期冀能改变些什么,毕竟老大是最有面子的人,所以也就意思一下而已!而苏亚雷斯也不会太把队友的劝解当回事儿,因为他也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
但到法国阵中的乌姆蒂蒂来到面前阻止的时候,一是由于已过去了N秒,头脑有所清醒点儿;二是作为苏神的巴萨队友兼好友,乌姆蒂蒂是真心的,无论为乌拉圭、为法国还是为巴萨……苏神好似醒掉了……更关键的,感觉苏神随着年龄的增大,脾气在减小中……
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
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顾名思义就是马拉多纳在比赛中用手打进了一球,并且被算作正式进球,而之所以被称为“上帝之手”,那是因为马拉多纳在赛后的一句玩笑:“那个进球,一半是因为马拉多纳的头脑,一半是因为上帝之手。”“上帝之手”从此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马拉多纳的离世让人们再次想起了他那经典的“上帝之手”进球。但是对于年轻的球迷来说,可能听过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也可能知道马拉多纳曾经在比赛中打进了一记手球进球,但是足坛中用手进球,并被算进的球有很多,为什么偏偏马拉多纳的进球被称为“上帝之手”呢?
其实,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并不像球迷们认为仅仅是一个手球那么简单,而是因为当时的背景、人物、影响力等各方面的原因而造就的,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一、“上帝之手”的背景马拉多纳上演“上帝之手”是在1986年的世界杯1/4决赛上,对手是英格兰国家队,而就在这场比赛4年之前的1982年,阿根廷和英国因为国土马岛的归属问题而爆发了战争(马岛归属问题究竟谁是正义的一方,这里不做讨论,只讨论战争结果的输赢,对两国民众情绪的影响)。
当时英国可是全世界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阿根廷还仅仅属于第三世界的国家,两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差距都非常悬殊。这场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英国取得了大胜,拥有了争议领土马岛,而阿根廷遭遇惨败,民众对于英国侵略土地的做法非常气愤,甚至将英国视为仇敌。
而在战争惨败之后,阿根廷人民一直希望能够复仇英国,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到了,那就是仅仅4年过后的墨西哥城世界杯。
本次世界杯的1/4决赛,对阵双方刚好是有着“深仇大恨”的英国。在赛前,阿根廷国内已经将这场比赛的气氛渲染成了“另一场战争”,当时阿根廷球迷希望球队能够像对待战争一样,在比赛中战胜英格兰,以此来报4年前的战争失败之仇。
这样的剑拔弩张的背景,自然给这场比赛带来了更多的关注与定义,任何一方取得进球或胜利,都会在两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的反响。而在赛后,马拉多纳也提到了当时这样的背景:“4年前的战争,我们阿根廷人当年不知道军队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赢了战争,可实际上却是英格兰人20-0赢了我们,这太难受了。当时媒体对比赛的炒作就像是我们在打另一场战争。我知道自己当时手球了,这不是我的本意,但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了,边裁没有看到我手球。主裁判看着我说‘球进了’,这种感觉不错,就像对英国人象征性的复仇。”
正是因为有了家国仇恨,所以阿根廷最终因为马拉多纳的神奇发挥,一个“上帝之手”,一个连过5人,最终2:1战胜了英国,所以,无论是阿根廷球迷,还是马拉多纳本人,都非常自豪。也正是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让他在阿根廷国内成为了国家英雄。
二、阿根廷需要英雄,这个人就是马拉多纳1986年的世界杯,也被称为是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25岁的马拉多纳却正值巅峰,技术、身体都是绝佳的状态。但是当时的阿根廷队实力并不是最强的,在赛前阿根廷队并不是球迷眼中的夺冠大热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当时阿根廷队的主力阵容,除了马拉多纳之外,今天我们几乎记不住其中任何一个其他球员的名字。当时阿根廷的足球人才并不多,主力阵容中,除了马拉多纳和鲁杰里,其他位置的球员在阿根廷历史上几乎都排不进前五名。
主帅:比拉尔多
阵型:532
门将:蓬皮多
后卫:巴蒂斯塔、布朗、鲁杰里、加雷、库奇乌夫
前卫:朱斯蒂、帕斯库利
前腰:布鲁查加
前锋:巴尔达诺、迭戈.马拉多纳
虽然赛前并不被看好,但是马拉多纳非常不服气,他需要用进球和胜利来证明自己,也向世界证明阿根廷队的实力。那届世界杯,马拉多纳作为场上队长,一个人带领着阿根廷不断披荆斩棘,一路来到了1/4决赛,这场比赛对阵双方是阿根廷VS英格兰,阿英两国之间,马岛(又叫福克纳群岛)战争的仇恨犹在,为这场比赛增添了更多的看点。
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马拉多纳这场伟大的比赛吧:
这场比赛的上半场双方虽然拼抢激烈,但是都没有取得进球。而在下半场45分钟发生的故事,足以让这场比赛享誉世界。
下半场第6分钟,马拉多纳依靠个人能力,一路盘带到了禁区,随后传球给位置更好的队友,队友跟上打门,不过被封堵出来,但是阿根廷全队压上拼抢,英国队防守队员无奈只能回传门将,但是这个回传球非常糟糕,是一个又高又飘的高点球,守门员也很难处理。
而就在这时,禁区内突然出现了一个身影,原来是马拉多纳在对方回传门将的瞬间,看出了对方的意图。马拉多纳提前启动,跟了上来,并且在门将接球之前的一瞬间,本来是想跳起用头球攻门,但是无奈身高的原因,马拉多纳用了一个极其隐蔽的抬手动作,用手将球打进。
马拉多纳的这个手球极其隐蔽,而且马拉多纳当时头发茂盛,属于蓬蓬头,电光火石间的抬手动作,刚好被浓密的头发挡住,当值主裁判视线被完全遮挡,在裁判的视线范围内,这个球就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头球,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则是明显的手球进球。
由于裁判视线问题,这个手球进球最终被判进球有效,虽然英格兰队一直在争辩,但是这个进球的结果不可改变了。
现在来看,马拉多纳的进球确实是个误判,但是当时并没有VAR,也没有底线裁判,所以被判为好球也是可以理解。可以说马拉多纳“上帝之手”的这个进球就是天意,就是上帝帮助马拉多纳取得的进球:
1.对方回传门将的失误,回传球又高又飘,守门员很难处理;
2.马拉多纳头发浓密,抬手动作被头发遮挡;
3.守门员的站位刚好是在马拉多纳抬手的背面,视线看不到马拉多纳的手臂;
4.当时没有VAR技术和底线裁判,误判只能接受。
但是,让马拉多纳称神的不仅仅是这个“上帝之手”的进球,随后马拉多纳的连续过人进球,才是这场比赛最精彩的镜头——那就是马拉多纳经典的连过6人进球。
首先马拉多纳在中场附件接球,随后一个人带球大步流星突破,利用快速变向,先是过掉了对方3个人的防守,随后带球来到了禁区,又在对方门将出击之前,提前拜托,过掉了门将,又在对方最后一个人的铲球之前,提前推射空门将球打进。
马拉多纳的第二个进球实在太过经典,集中了马拉多纳的所有特点和技术,完全体现了马拉多纳娴熟的盘带技术,高速突破时的变向带球技术,以及电光火石之间对机会的把握能力。
马拉多纳最终通过个人能力,为阿根廷队带来了这场伟大的胜利,并且随后带队完成了最终的捧杯。这是属于马拉多纳的世界杯,他完成了只有球王才能完成的成就。我们经常说,“时势造英雄”,阿根廷需要英雄,而马拉多纳就是这个英雄!
马拉多纳不仅最终帮助阿根廷队捧起了当年的世界杯冠军奖杯,而且让自己从此扬名世界,成为了世界足坛最伟大的球王,可以说,正是这届世界杯,马拉多纳的影响力传遍世界。
三、争议进球带来的影响力远超人们想象当然,要论进球的精彩程度,马拉多纳当时第二个进球绝对要比“上帝之手”要精彩太多,但是,可能正是因为这个进球具有太多争议,所以,赛后“上帝之手”完全掩盖了马拉多纳第二个神奇的进球。
而在当时,国际足联也是对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进球非常支持,国际足联也希望借助上帝之手来宣传世界杯的影响力,打造世界足球的盛宴。因此最终不论英格兰如何抗议,国际足联依然依然将这个争议极大的进球评为“世界杯历史上最伟大的进球。”
不仅如此,在2002年,由国际足联主导的一项网民评选中,马拉多纳“上帝之手”的进球,再次被评为“世纪进球”。
可见,争议进球更能得到球迷们的热议,特别是再加上阿根廷与英国的领土争端和战争,更让这粒不寻常的进球承担了更多的含义,总之,“上帝之手”不缺乏争议,但是它创造的影响力绝对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四、球王永存,因为有球王的传人——梅西当今足坛,提到马拉多纳,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球员的名字,他就是梅西。同样是阿根廷人,同样是小个子球员,同样身穿10号球衣,同样是善于盘带,同样是射术精准,同样是天赋出众。梅西和马拉多纳,就像是一个人的转世,让人不得不感叹,天才真的都很相近,梅西就是马拉多纳的传人。
世界之大,无巧不成书,有时真的很想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有上帝的存在。就当人们对马拉多纳“上帝之手”的进球记忆稍微模糊一点的时候,梅西横空出世,他不仅复制了马拉多纳经典的“上帝之手”,还几乎完美复制了马拉多纳的连过6人破门。
就连马拉多纳都感到不可思议,他也对这个完美复制自己的接班人非常喜爱,多次公开场合夸奖梅西,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而梅西也对马拉多纳非常尊敬,视其为自己的偶像。
就在昨天11月29日结束的一场西甲联赛中,梅西终于取得了进球,而他也将这个进球送给了刚刚离世的马拉多纳。
这或许仅仅是一场普通的西甲联赛,但赛后大家都知道,这场比赛将会载入历史,因为这场比赛是为了一个人,他就是马拉多纳,因为这场比赛中出现的一幕,让人感动,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提起这场比赛,对于梅西和球迷来说,都将是一段让人难忘的回忆。
这场比赛不仅仅是巴萨迎来了久违的大胜,更重要的是梅西在比赛中进球了,因此,梅西有机会向世界展示他穿在里面的马拉多纳战袍。进球后的梅西,脱掉了巴萨的球衣,而在里面穿的是马拉多纳曾经穿过的球衣,梅西希望用这样的方式纪念马拉多纳,纪念这个曾指引自己足球之路的球王,这一幕感动了所有人。写在最后马拉多纳就是天选之子,他的成就和影响力无与伦比,即使是极具争议的进球,也能得到世界的爱戴,他就是上帝选中的球王。
“上帝之手”或许是手球,但马拉多纳在打进这个进球之前的突破盘带,以及之后的连过6人的第二个进球,无不代表了其超高的球技,他为阿根廷带来了一场必须取胜的胜利,他就是阿根廷的英雄!
虽然,球王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必须记住他的这些历史,他不仅承载了足球的部分,也承载了很多足球之外的责任,因为他是马拉多纳,因为我们永远都爱马拉多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