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c打死人犯法吗,泰拳跆拳道空手道散打等等?
个人认为,纯粹从防身角度来看,各项格斗技能的实用性如下:以色列格斗术>mma>泰拳≥散打≥空手道>拳击>跆拳道。
街头防身,情况多变,难以预测,遇到的对手有可能是多个人,还有可能持器械。以色列格斗术分为多个派系,军用、警用、民用等,但其目的都是针对复杂环境的防身与逃脱,所以在以色列格斗术的训练中会结合各种情形进行训练,当然也有针对器械的防卫技术、持器械的进攻防卫技术,所以在真正的实战中,以色列格斗术更能适应复杂的情况,更加实用。
mma是徒手格斗术中最全面的格斗术,既有站立技术,也有摔跤技术,还有地面的压制锁拿技术,针对街头实战,mma的环境适应性相对较强,实用性仅次于以色列格斗术。
泰拳号称“站立最强格斗术”是有一定道理的,泰国的很多拳手虽然不善地面,但在ufc赛场上成绩也非常傲人,这一点不可否认。泰拳虽然不提倡摔法,但是有很强的內围技术(即缠抱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摔拿。而且泰拳站立技术肘法、膝法非常犀利,技术相对全面,整体风格刚硬,杀伤力强大,所以在街斗防身中,只要不进入地面,泰拳的实用性也是相当出色的。
散打相比于泰拳,击打力小了一些,但是比泰拳更加灵活,传统散打禁肘、禁膝,但是现在的散打运动员也有相当一部分对膝法和肘法有专门的训练,而且相比于泰拳,散打多了摔法,如果发挥优势,在街斗的情况下与泰拳不相上下。
空手道包含的技术也是非常全面的,包括踢、打、摔、拿、投、锁、绞、逆技、点穴等多种技术,一些流派中还练习武器,但是其主要针对站立进行攻击。空手道讲究击破能力,攻击力强劲,而且腿法刁钻,在街斗中也具有相当的实用性。
拳击,拳法精湛,步伐灵活,速度快,更加直接,如果条件合适,有足够的空间,拳击也可以达到很强的攻击防身效果,之前就有新闻报道过拳击手一对十五的经典案例。但是街斗情形复杂,经常会陷入缠斗,这个时候加入一些摔跤技能或者防摔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并不否认拳击的实战能力。
最后再讲跆拳道,我认为跆拳道是最不实用的格斗技,至少在中国的跆拳道是这样的。跆拳道讲究动作好看,速度快,但是忽略了击打能力,而且跆拳道疏于拳法的训练,主攻腿法训练,这在街斗中是非常致命的。在街斗的情形下,一来腿法很难有机会施展,二来出腿容易丧失身体平衡,给对手增加了更多机会,加之攻击力较弱,身体素质稍微好些的普通人就可以完全破坏跆拳道的攻击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打击,所以跆拳道在街斗中的实用性最差。
综上所述,在街斗情形中,各项格斗技能的实用防身能力如下:以色列格斗术>mma>泰拳≥散打≥空手道>拳击>跆拳道。个人拙见,不喜勿喷。
想把真正的咏春拳机密公布出来?
任何拳术都是方法和经验,没有什么特别秘密,况且想练好拳术需要经济支持,家人支持,时间要充足,恒心耐心苦心等缺一不可。咏春拳也一样,想要练好不是易事。除了上述因素,还需要长时间大量各种对练和实战。学会动作容易,可运用自如却要好好浸磨。
正因如此,就算公开咏春拳机密,也没几个人能练得好,当然除了有条件的武术狂热分子,职业爱好者,开馆武术人员等人例外。
当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就算不良之人学会一般不敢打到他人伤亡。所谓不良之人往往不是真正坏人或违法的人,而多是利益驱使的个人或一些利益关系的人。
现今咏春拳流派众多,各自认为正宗,对其他的流派内容甚为鄙视或有意污蔑。除了叶问系之外,目前没有一个流派都全面公开所谓的机密,也不敢真正公开。这牵涉到利益收入,因为公开就没什么秘密可言,从而影响到"生意"。
而传统观念相对保守,将咏春拳神秘化,将内容复杂化,训练上趋于无效化。就算公开了机密,那怕学会了搏击效果也弱化,变值没什么价值。所以更不用担心存心不良的人。
相反,如果各咏春拳传承人或爱好者能面对现实,打破传统,积极交流与改进,一边实践一边总结,咏春拳会同其它武术搏击一样才能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同时,大胆公开咏春拳技术内容,更有咏春拳的进步和推广。
如何理解传统武术的杀人技?
熟悉《隋唐演义》的观众,一定会对其中的重量级人物程咬金有所了解,尤其是程咬金的"三板斧"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可能广大读者观众认为在巜隋唐演义》中程咬金的武力值只能排在中上游左右,但我想告诉您的是,死在程咬金这"三板斧″手里的名将不在少数。虽然只有区区"三板斧",但就是这即不花哨,又简单至极的三招,常人就很难抵挡和防御,弄不好就会成为它的"斧"下之鬼。当然你若能挺过去的话,那他就没啥办法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招鲜"吃遍天,不怕你千招会,就怕一招熟,这就是我们传武中真正所谓的"杀人技"。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抗日战争中,宋哲元将军麾下名震中外的大刀队所练习的破"破锋八刀",其中的每一招,每一式都简单至极,朴实无华,但只有经过千锤百炼,并且能在血与火的实战中用出来,首先就能保命,然后才能做到一击必杀,并且越用越熟练,而且屡试不爽,这就是"必杀技″,绝对不是影视武侠作品中那些花里胡哨,潇洒飘逸,高来高去,玄幻至极,所谓的"武林绝学"。
最后我来引用抖音里非常励志的一个段子:其中女方带着抱怨的口气和男方说:“你整天什么也不干,
就知道练那几个动作。”而男方回答女方的却是:“就那几个动作,你可知道我为它付出了多少。”
不知道我这么表述,大家清楚了吗。
ufc无规则比赛规则?
UFC的规则:
一、胜负决定
1、认输/降服、拍地(或者拍对方身体)认输、口头认输
2、场上裁判终止比赛(TKO)Technical、knockout
3、据点数判定胜负
4、平局
5、失资格
6、无效比赛
二、比赛时间
1、头衔争夺赛:5回合,每回合5分钟
2、非头衔争夺赛:3回合,每回合5分钟
注:回合间休息1分钟
三、判分规则
A、所有比赛都将由三位判分员(或称场裁)进行打分,三位判分员围绕拳台分别坐在不同位置对场中选手的表现进行评估;裁判不可以兼任判分员。
B、比赛采用10点扣分制,例如某一回合,给予该回合的胜者10分、败者9分,以此类推计算;但也有特殊情况,例如双方场面上难分难解,此时可以给双方打上10:10的比分。
C、判分员可将选手的技术表现作为评估标准,例如有效的打击、缠斗、节奏的控制、场面上的主动性以及防守等。
D、在评估选手的技术表现时,应将拳腿打击力效率更高、缠斗能力更强、控制得更好、进攻更主动、防守更严密等的一方作为优势方,从而在打分上评出优劣。
E、选手的打击是否有效将由他的合法攻击的总数来决定。
F、选手的缠斗是否更具优势取决于成功的扭摔及地面扭缠的次数;例如一位选手在站立状态直接下潜抱摔扭倒对手、躲过地面双腿布置的防守后占据骑乘位,而下位的选手积极部署的双腿guard等,这些都是缠斗的评判标准。
G、比赛的控制优势取决于选手在对决中的节奏、所处的位置与形势等;例如在对方尝试抱腿摔时屹立不倒并反击,反将对手拖入地战并尝试制服技术,突破地面防守占据骑乘位为有力的地面打击创造条件等,这些都可在视作比赛控制方面的表现。
H、进攻性方面的优势体现在积极地移动压迫对手并伴以打击。
I、优势防守意味着避免或减少对手有威胁的进攻、抱摔与纠缠等所造成的伤害,并能保持反击。
J、每回合后判分员根据选手的表现对照分数标准进行评分
传统武术为什么?
做为一个六岁开始学武,形意门岳家散手。17岁开始接触散打,18岁正式开始学拳击,并保持到37岁。现在50岁依旧每天会做速度球训练,每周都会去拳馆一两次,和拳友交流的人。我想我有足够的资格来分析这个问题。
我们看到电影里,李连杰总是潇洒自如的击退击败各种高手,甚至在注重表现实战的《精武英雄》中,依旧可以看见各种飞踢。但现实中,我们很少能看见综合格斗和踢拳比赛中有腾空的动作。飞踢哥的一个蹬八角笼笼边的动作,之所以被各种集锦收纳,做成gif动态图片。就是因为这样的动作很少见。但事实上飞踢哥那一脚,是在追击的时候使用的。就像早期的综合格斗中,对方倒地拼命用脚蹬踏和足球踢一样。这种动作谁都会,不需要专门训练。小时候打架,对方倒地,上去踩几脚的大有人在。
格斗擂台要能上去,首先你得会格斗术,这个格斗规则,我们可以从拳手的装备看看。拳套(综合格斗的手套虽然露指,但拳峰处依旧厚实),缠绑带,护裆,短裤,赤脚。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拳击,踢拳还是综合格斗。拳手的手部是最注重的位置。缠绷带其实最大的作用是不要浪费捏紧拳头消耗的体力,其次是有效的固定手掌骨骼的相对位置,防止受伤。只有拳套才是降低拳头的硬度,是对对手的一种减轻打击力度的保护。我弟弟(也是被我带着练习拳击的)曾经一拳打中对方脑袋,自己大拇指掌骨骨折,即使是世界上最顶级的拳王,泰森也因为打架而手掌骨折过。这就是事实,越是出拳力度大的人,自己的手部骨骼越是不能承受这个冲击力。毕竟头骨是人体最硬的骨骼,而且头部肌肉少。皮下缓冲小,拳头打在硬物上,不受伤都难。
而传统武术则有很多练习击打硬物,提高手部硬度的训练方式。就算是那个西瓜视频里总是666的劈砖大神。如果不考虑对打,他和泰森,你手放着我打你一下,我放着让你打一下。我认为泰森打他一下手,他应该不会有事,反之他能把泰森打成手掌粉碎性骨折。
当在擂台上,绑上绑带戴上拳套。那么这个手部的差别就不大了。但泰森灵活的移动,闪避,迅速的出击技术则完全控制着你。即使街边打架,依旧能让你两个铁拳无处使力。因为你根本打不着。拳头毕竟不是刀锋,稍微擦碰一下问题也不大,而对方可是实打实的一拳一拳的打你的下颚,肋骨。
人的精力有限。你在苦练拳头变硬的时候,人家在学习拳击技术。一上擂台绑带一缠,手套一戴,你练的铁拳毫无用处。所以上不了擂台很正常。
再说身体,脚步。
职业拳手有大量的专项训练,心肺功能的锻炼,科学的分析出拳出腿需要的肌肉群如何募集。这些在传统武术中一点影子都没有。
还有专项的训练腿部,能有瞬间爆发力的大腿肌肉群,有耐力出众的小腿肌肉。这些都是专业化的训练方式训练出来的。不是传武中的马步弓步能练出来的。试想你每天练习静止状态的马步。如何保证你会拥有格斗中所需要的爆发力大腿和耐力好的小腿?人家训练腿部的方式是深蹲和跳绳。人家这是在训练肌肉记忆。你训练啥!马步蹲着训练,可以在格斗的时候,不动如山?
先不论技法,传统武术中也有一句话,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那么且不论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格斗术的技法上的区别。就说所谓的“功”。
仔细去分析分析。
就一个最通常使用,而且使用频率最高的拳头。传武中更多的是注重拳头的硬度。而竞技格斗更注重的拳头出击瞬间的全身肌肉群募集起来的能力。
且不说传武一打起来就成了王八拳,就算电影里和表演中,传武的格挡动作是两个胳膊变换位置进行格挡。而擂台上,拳手只是抱紧头部手肘贴肋,并收身。对手不管从哪个角度攻击,摇身就可以了,躲避或减轻对方的打击力度,用自己最厚实的肌肉骨骼群去对抗对方的拳头。
出击的时候拳头戴着全身的力量,加上平时有效的组合拳训练。不断的攻击。
事实上,一个人拳头打过来,躲避和护头是最有效的方式。人家打过来,你还能从容的格挡,从人的神经反应能力上来说就不可能。所以真打起来,传武中的高手,摆个架势,然后开始抡王八拳也就见怪不怪了。
说白了,就是根本没按照真实格斗的需求在训练,那又怎么能上的了擂台。
最后编辑补充一下。传武的出手发力,手是在腰部,而现代竞技格斗手的高度处于肩部。为什么古代人出击角度在腰部,并不是古代人没能力分辨肩部和腰部出击的力度差别。而是古代的格斗术依托的是长矛,利剑。端平了武器齐肩,耗费无谓的体力。而且武器长度决定了手腕的转动和前后臂的动作,会因为武器长度迅速防护全身上下,而徒手显然不行。
换句话说,给李连杰和泰森各一把长枪,泰森能赢的可能性就不高了。但是徒手的话,泰森分分钟打挺李连杰。虽然李连杰的器械水平和古人战场上的士兵可能比不了,但对完全门外汉的泰森,就应该问题不大了。说白了,还是那句话,术有专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