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本土球员年薪排名,中超各球队每年这么大投入?
中国俱乐部现在无论买外援还是本国球员相比转会市场的估价都非常贵,尤其是本国球员的溢价极高。首先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情况,甚至是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影响价格的是供需关系。
对于欧洲和南美外援来说,来中国踢球是要承担极大的防线,包括因为联赛影响力少所以可能面临无法被国家队征召,包括去因为联赛水平低造成技术受限的可能,总之所有球员来中国前可能会思量很多风险,这些风险都是球员来中国踢球的机会成本,这些一定会被加到价格上,这是无法避免的情况,也是一个必经流程。
内援价格高无非是好的内援太少,我估计现在远没有到内援身价的顶端,估计17年国家身价肯定会普遍过亿。就因为有对外援人数的限制,内援成了一个球队下限的保障,高价也是理所应当。就像卡塔尔的矿泉水比油贵一样,脱离消费市场去谈价格就是耍流氓。只要有人愿意买单这个事情就无非对错,再重复一遍,影响价格的是供需关系,这些都是一个合乎市场规律的情况,所在市场不同,无法用欧洲的标准去要求中国市场,等真的中国和欧洲标准相近的时候,那说明中国足球真的崛起了,然而在那个之前必然要经历长时间的不对等投资,这个跟中国其他产业的投资一样,在大面上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谁让你进入的晚呢。你可能觉得有问题,但这就是商业。商人不傻。-你们真以为那些公司投这么多钱傻吗?不光不傻,而且聪明着呢。
足球在中国同样有着广泛的受众,上世纪的火热不表,2015年中超联赛场均上座人数21800人,排全球第七,低于德甲、英超、印超、西甲、意甲、法甲,除了印超球队只有3个月的超短赛程和极少的比赛场次不具参考价值外,剩余联赛均是足球强国,同样按照中超现在的到场球迷增长速度,除了德甲和英超外,剩余联赛很大可能在两年之均被超越。时至今日,影响球迷去球场看球的不是热情,而是座位不够,中超多数球队的场均上座率均在80%上下,之所以没有到100%是因为各地政府都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都会有大量预留位置,包括但不限于:客场球迷和主场球迷的隔离看台、疏散区的看台和一些过大的球场干脆直接限制最高人数,中超至少有一半的主场都是场场一票难求。
平安集团冠名中超的年冠名费只有1.5亿元人民币,对应的是累计9个月的赛程和240场比赛,其中主流真人秀和综艺节目里,《爸爸去哪儿3》5亿,《奔跑吧兄弟》3.38亿,《偶像来了》4亿,《快乐大本营》3.5亿。中超的1.5亿毫无疑问是太便宜了。
2015赛季中超电视转播超过4亿,网络转播人数也在2亿以上,远大于 CBA 的1.91亿,覆盖人数已为中国第一大体育赛事,最近三年增长超过两倍,预计16年也能保证20%以上的高增长率。其中中超关键场次的收视率均在1%以上,最高接近2%。在亚冠赛场上中超球队的收视率基本都在1%以上,15年亚冠决赛广州恒大淘宝对阿尔阿赫利的比赛两场收视率均在3%以上。
恒大运营俱乐部的5年来,累计投入超过18亿人民币,年均3.6亿。2015赛季恒大中超联赛联赛比赛场均收视率达到1%,仅 CCTV 转播的的12场恒大的亚冠比赛场均收视率就达到了1.55%,其中13年和15年两年亚冠决赛的比赛,全媒体观看人数均超过1亿人,恒大如果在其他渠道五年投入18亿人民币,绝对无法换来相对应的曝光频次。
所以如果把俱乐部投入的钱想成广告费,这个事情就好理解多了。就现在买高价球员带来的社会关注,性价比远比其他渠道的投放广告来的更快更好,在华夏幸福搞足球前有多少人听说过这家公司?要知道现在华夏在足球上的投入其实并没有高出在其他渠道的投放。
对于大公司来说,这个阶段投资足球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生意,更何况现在中超俱乐部的增长情况,我相信多数俱乐部的亏损会明显收窄,至少也是稳定现在这个阶段。按照中超的体量很难去谈在欧洲超过4000万欧身价的球员,而且可能就中超现在的对抗难度再高差距也不会太明显,所以中超未来外援身价估计也就稳定在2000到3000万欧元之间,极少数3000万欧元以上,但收入还在明显增长,所以亏损幅度未来也不会再太大规模的扩大,很长时间里一线俱乐部的亏损上限应该是能控制在3亿人民币以下,甚至更低。按照现在恒大的数据来看,假设不买3000万欧以上的外援,恒大足球俱乐部甚至能够盈利,即便买了亏损也能控制在1亿人民币以下,一亿人民币换几亿人次的曝光,这种好事去哪找?
同样,除了广告效应外,很多公司之所以投资俱乐部另外一个用途就是政治筹码。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我养着一家你的俱乐部,在地方内有大量受众,这个前提下一定会有一些政策上的扶持,比如给你批块地,一部分你建青训基地,剩下一部分你就爱干啥干啥。中超很多地产背景的俱乐部都做过这件事,光那部分的钱就抵上了好几年的投入。这也是为什么有钱的省份俱乐部有钱的直接原因,因为政府有钱,而且政策的变现空间大。
商人是唯利是图的,不要替他们瞎操心。
买球员和搞别的体育投资是不矛盾的。
你们光看到中超俱乐部大规模投资够买球员,殊不知那些买球员最多的俱乐部也是青训投入最大的俱乐部。不信去看看恒大、鲁能这些足校去,硬件放在欧洲不算差的,教练也都是要么国内最好,要么世界最好,只是青训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也要有10年以上,现在看不到结果是正常的,但不能否定这些俱乐部的投入。
同样中超大规模的投资也给中小俱乐部指了一条明路,像绿城就是代表,没钱买球员,也不想太大规模投资,怎么办?搞青训啊,把主要精力放在青训体系上,出来了好球员能留下就留下,留不下也可以卖给豪门赚笔钱维持运作。这点也是在欧洲极普遍的情况,欧洲很多联赛中下游球队都是青训大户,可能培养的顶级球员没那么多,但总是有些稳定的产品出来。
就拿很多人推崇的徐根宝来说,如果没有资本的支持,他能够做的起青训?为什么资本支持?还不是看在足球市场增长潜力大这个最大的前提下。放眼全世界都是如此,即便在南美,现在俱乐部做青训的核心目的还是卖到欧洲赚钱。
说句不好听的,不能赚钱傻逼才搞青训,不信看看意大利本国联赛不景气以后国内青训有多惨就知道了。
我觉得中国足球最理想的发展方向就是双管齐下,一面政府只是鼓励校园足球增加踢球基数,另外一面俱乐部和其他商业性质青训做重点培养。
说回商业角度,我觉得中超俱乐部的收入结构对比欧洲也是很困难的,因为电视台的独特性质中超在转播费上很难有太大的突破,即便视频网站加入也不会有像欧洲那些电视台那么强大的整体够买能力,当然核心也是因为几乎没有海外受众,我觉得这5年80亿可能已经比较接近转播费的顶端,还会有增长空间但是也有限,俱乐部要想在这笔收入上有质的突破几乎不可能。
所以中超俱乐部肯定会摸索其他模式,现在能到可能性最大的就是挖掘广告价值,具体怎么操作只能说看俱乐部慢慢摸索。但这肯定不是对投资的阻碍,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面上赔钱也有人做的生意。
现今中国足球最大的顽疾在足协,但解决足协问题和投资足球本身就不是两件矛盾的事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即便你解决足协的问题,没有人愿意投入照样没有发展前途。
——————END——————
更多体育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 冰点体育。
如果没有恒大当年高薪吸引国脚造成垄断?
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待,不可否认恒大出现之后国内球员身价普遍升高,但恒大的出现确实刺激了中超,中超联赛现在如此火爆有恒大的贡献。成熟的足球联赛资金与人才是成功的必要因素。恒大进入中超以前整个联赛的发展趋势是跟平稳的,没有绝对的霸主存在。恒大入驻中超以来,利用高薪吸引优秀人才并没有错,也没有相关的政策进行干预。郑智,郜林等一批批国内球员纷至沓来,恒大的成绩也是越发出色,中超七连冠,亚冠赛场也两次问鼎,中超球队一度出现在全世界面前,这对于整个中超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毕竟我们能在世界面前显示自己的机会少之又少。恒大的出现就像一针强心剂刺激了整个中超,各个俱乐部投入都开始加大,各种高额转会费屡见不鲜。恒大打破了之前的市场规律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显然这对于其他球队的影响是致命的,留不住当家球星,不投入就会被淘汰!恒大的成功模式并没有违反规则,足协也没有强有力的干预政策,恒大飞速发展的这几年也是迫使中超更加成熟的一段旅程。如今,足协各种政策相继出台,各个俱乐部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财政投入,还要有自身的造血能力,一步步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全体系具备的俱乐部。 综上所言,恒大的刺激会造就更完善,更职业的中超联赛。群雄并起的局面,不会太远!
最佳裁判获得者张雷称?
提起中超颁奖球迷都是一脸冰霜,国脚踢球敷衍如同散文养生,出席活动个个油头粉面兴高彩烈。不过最佳裁判获得者是张雷,虽说"金哨"易主是好事,不过个中缘由不是滋味!
2018年赛季中超颁奖张雷获得最佳裁判,这次入围的三人为张雷、傅明和黄烨军,连续多年的金哨马宁未能入选候选人!这就尴尬和无语,要知道马宁现在执法亚冠决赛为中超争了光,尽管有相当的球迷不满他的强势,还有与总经理吃饭的传闻!
足协不应搞平衡,如果马宁不畏强势敢于向大佬掏牌必须认可,反之如果他双种标准必须给出说法!现在的笑话马宁得到亚足联认可,反不被足协满意!这种简单的和稀泥,张雷老好人就当上金哨!
张雷表示"非常荣幸获此殊荣,05年开始执法到现在14年了。张雷北体大裁判专业毕业,09年开始顶级联赛生涯,去年还是中超铜哨获得者!不过期间也出现过重大失误,随后被降到中乙执法,他凭着努力又升上中超!
其实裁判圈里两个张雷,这个是大连籍的小张雷,本赛季共执法了11场。由于VAR视频裁判的引入,还有大量外籍裁判的执法,比如亚洲金哨伊尔马托夫,欧洲考绍伊,还有德国、日本、韩国和澳洲裁判执法关键场次,本士裁判流于形势不受待见!张雷的金哨只是平衡而已,不得大书特写!
费莱尼为什么来中超?
您好!费莱尼选择来中超是出于几个原因。首先,中超联赛的发展迅速,吸引了一些国际级球员的加盟,这增加了比赛的竞争力和关注度。
其次,中超俱乐部投入巨大,给予球员高额的薪资和福利待遇,这也是吸引费莱尼的因素之一。
此外,中国足球市场庞大,潜在商业机遇也是吸引费莱尼的原因之一。
最后,费莱尼可能也考虑到他在欧洲俱乐部的竞争压力和出场时间的问题,而中超提供了一个新的环境和机会,让他有机会继续发挥自己的实力和经验。总体而言,费莱尼来中超是为了挑战新的足球环境和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需重量级球队和球员带头?
顺势而为,世界足坛掀起降薪潮,中超跟风,实属正常。但是中超和欧洲联赛还是有极大区别的,想要真正实现球员降薪,并非容易之事!
对此,粤媒《新快报》撰文分析:中超降薪,需要有人当带头大哥。
这就是中超降薪的核心问题。虽然中国足协宣布和各俱乐部达成合理降薪的共识,但是要想真正实现目标,还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而带头人就非常关键。
中超球员收入过高,一直被外界诟病,这根源来自于那里呢?主要就是国足表现不佳,成绩太差。只是按实际情况来看,中超球员的收入也是有极大差距的,并非所有球员都能够获取高额的薪资。
所有呢,对于中超球员降薪,如果实行“一刀切”的方案,肯定不可行。即使是有差异化的方案,也必须和球员沟通协商,达成共识,否则很难实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中国足球联赛并非由职业足球联盟来管理,球员也没有工会组织,合同上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贸然实行降薪,势必会引起诸多麻烦和纠纷。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不职业,中国足协管不着这摊事,唯有建议而已。
如果要实现降薪的可能性,必须由球员来主动接受。可是对于本就收入不高的球员,会主动接受吗?似乎不大可能。之前也有球员曾经在微博提出过质疑,认为中超不该降薪。
这种质疑声,饱受外界诟病,但也是事实,球员更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本就收入不高,再降薪的话,对于球员也似乎不太公平。
那这个结该如何去解呢?带头大哥!对于俱乐部来说,需要队内高薪收入的球员做表率;对于整个中超,需要有影响力的俱乐部带头倡议。
中小俱乐部无非是急需球员降薪,以便减轻经济负担。可是球员能接受吗?如果球员不接受,很可能就会被某些俱乐部挖角成功,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豪门球队虽然不差钱,否则也不会给外援开出世界顶薪,但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降低成本,才是最佳选择。
所以呢,在中超实行降薪真的不容易。虽然降薪得到外界极大的认可,但由于实际情况所限,如果没有合理的方案,强制推行降薪方案,势必会“偷鸡不成蚀把米”,惹来更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特别是中超外援,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会提起诉讼。本就为挣钱而来,却落到这个地步,心里肯定会不爽。
关键还在于不少俱乐部的专业性不强,签署的工作合同都可能存在极大的问题和漏洞。
中超降薪,势必要有带头大哥!中国足协该退出啦,紧跟时代步伐,职业联赛还是需要职业足球联盟来管理,让投资人和球员真正当家做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