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意大利历史战绩,意大利在二战时怎么拖了德国的后腿?
意大利当然是拖了德国的后退,因为意大利擅自对法国宣战并开启了对北非的进攻。其实通过欧洲地图不难发现,意大利跟法国、瑞士、奥地利接壤。如果意大利被联军攻陷或是意大利偏向了同盟国那边,那么德国将会处于三面受敌的情况。
西面是以英国为首的联军,东面还有苏联红军,而南面的意大利如果在沦陷,那么德国将会瞬间变成被包围的情况,所以德国必须在意大利战败之前派兵帮助意大利稳住北非的局势,可是这样一来英美联军就可以凭借封锁海峡来遏制北非军团,这就是为什么隆美尔在北非打仗的这段时间里,一直处于后勤补给困难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连英美联军都敬佩隆美尔的原因,因为隆美尔一直是被掐扎脖子打仗,而英俊的蒙哥马利却是在补给充足的前提下才能够打出五五开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平庸的军官。
另外意大利这个民族也非常有意思,意大利属于是最早的法西斯国家,而墨索里尼来经常自诩为希特勒的纳粹思想导师,在战争开始初期意大利民众其实是非常支持纳粹主义,不亚于德国民众对纳粹的狂热,可慢慢战争开始失利,这个时候意大利民众的反抗情绪也越来越大,相继出现了一大堆游击队。
恰好赶上盟军将登陆地点选在法国,所以意大利就有足够的时间,在被盟军解放之前推翻了墨索里尼政府,这样一来从轴心战败国一下变成了同盟战胜国,等到墨索里尼倒台之后意大利人又开始对当时的纳粹者进行反攻倒算,所以说要说意大利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那么意大利属于是一个墙头草的民族,哪边利益大自己的屁股就往哪边坐。
德国的手风琴好还是意大利的手风琴好?
德国
相较于其他国家生产的手风琴,个人认为还是德国的比较好,选材精良,就是价格高。
手风琴全世界只有德国和捷克生产的是最好的。德国进口的钢带,加上德国进口的磨簧机床。德国亚特兰特手风琴,生产厂家专业,出厂经过严格检测,音质清晰度高,质量也好。
意大利面积仅为中国的3?
国外农业发达的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比如美国是以大农场主、大农业、大机械化为特色;荷兰则是以较为发达的温室大棚种植为特色;以色列则是以世界顶尖的节水农业为特色。而意大利的农业和意大利人民的性格一样,悠闲、浪漫秉承传统。
意大利,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机械工业、旅游业、文学等产业较为发达。对于国土面积并不大的意大利来说,农业方面在欧洲也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葡萄、小麦、橄榄、畜牧等,都在欧洲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意大利生产的橄榄油,在我们国内有着巨大的消费量,而且还有逐年生长的趋势。意大利的葡萄酒,也是享誉世界的。
1、食品安全的关注。意大利农产品的品质在欧洲甚至是世界方面都是排在前列的,特别是在食品安全的角度方面,农业种植中对农药、化肥、除草剂、杀虫剂方面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而且,意大利也针对农业生产中的种植、植保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以保证意大利的农产品能够畅销世界。
2、农业与环保相结合。对于这一点来说,是需要我们来学习的。对于这一点来说,和意大利人浪漫、休闲、无拘束的特性相符合,顺应自然、不会刻意的为了追求产量、面积来使用一些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农药或者盲目垦荒。可以说,意大利是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发展本国的农业。
3、较有特色的地域性农业。意大利的农业不仅仅是大田农作物发达,在蔬菜、果树、畜牧业也比较发达。而且,都是在适应的地域进行种植,不像我们在沙漠里种水稻、戈壁滩里种枸杞。在普利亚,种植有机硬质小麦、橄榄树和蔬菜;在西西里岛,主要种植果树、谷物和橄榄树;在撒丁岛,农民以养羊和生产羊乳干酪为主……。
4、技术和政策支持。我国现在人口大量从农村走进城市,但是在意大利却是相反的,很多的青年人离开城市进入农村发展农业或者进入农业公司发展。而且,意大利的农业也有着极为充足的技术专家支持。还有一点就是较为优厚的政策支持,比如说农业补贴、免缴社保以及专项资助等。
所以,意大利农业的发达除了在科技和政策方面的支撑之外,对农业环境、土壤、水的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支撑意大利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是个比较务实的国家,典型的墙上草随风倒。
意大利不仅在二战卖了德国。而且他在一战也卖过,同一个国家坑了德国两次!
在一战初期,欧洲列强为了争霸组成了两大联盟,一方是同盟国阵营,德国跟奥匈帝国结盟,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都属于这个阵营。
意大利开始的时候属于同盟国,因为它看这个阵营挺强大的,人多势众,还都是恶霸,就加入到里面了。
可是大家打起来的时候,意大利却并不参战,声称要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
可是在战争爆发一年后,也就是1915年,意大利却倒戈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意大利参加同盟国是有目的的,它想从法国那里夺回萨伏伊地区。
萨伏伊原来是意大利的,在1858年撒丁王国和法国缔结反奥匈的军事同盟,跟法国商定,如果法国出兵协助撒丁王国把奥地利帝国从伦巴第和威尼斯赶出去的话,撒丁王国则将萨伏依(萨瓦)和尼斯割让给法国。
因此意大利人一直耿耿于怀,想趁这个机会把萨伏伊要回来。
可是英法出面跟意大利谈条件,说如果加入到他们的阵营,意大利在战后就可以得到阜姆和达尔马提亚,这两个地区“自古以来”也是意大利领土后来被奥匈帝国给抢走了,这两个地方的面积要比萨伏伊大多了。
所以意大利一听英法这样讲,就动了心,跟英法签订了伦敦密约,倒戈加入到协约国阵营。
一战原本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后来因为美国加入改变了力量对比,协约国最后获胜了。
可是胜利后英法美却食言了,推翻了自己的承诺,不履行伦敦密约,把阜姆划给了意大利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意大利只得到了博尔扎诺省、特伦托省、特伦蒂诺等地8,9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尽管如此,总比跟着德国成为战败国要好得多了。
可是意大利人却觉得自己挺亏,他们说意大利在一战中也付出了60万人伤亡,英法说话不算数把意大利耍了,因此大家对英法普遍采取敌视态度,这也为一战后墨索里尼上台创造了条件。二战之后的意大利形势跟德国有点相似,经济形势一团糟,失业率居高不下,意大利人民对政府不满,希望改变现状,出现一个大神一样的人拯救意大利。
这时候墨索里尼出现了,他是个法西斯主义者,比希特勒在德国上台还早,希特勒1933年才执政的,他在1922年就当了总理。
而且墨索里尼实行的也是对外扩张政策,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转嫁国内危机,取得饮鸩止渴式的经济发展。
墨索里尼利用经济萧条窃取了政权,并且从1925年起开始独裁统治,在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受到国际制裁后 ,宣布退出国联。
1936年10月,墨索里尼与希特勒同流合污,在柏林签订《柏林协定》,正式跟希特勒站在一起。
一个月后,德、意、日三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组成法西斯阵线。
跟德国联手后,墨索里尼有恃无恐,在1939年4月吞并阿尔巴尼亚。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决定加入轴心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英法和苏联宣战,配合德国进攻三国。
可是墨索里尼跟希特勒相比,在国内的独裁还没有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反战呼声一直存在,反战力量也一直在发展,特别是1943年7月,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成功后,质疑墨索里尼的人越来越多。
1943年7月24日大法西斯议会通过了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一看墨索里尼不但没有让意大利走出困境,反而走向了深渊,于是就一脚踢开了他,宣布将他解职并下令逮捕他,把他监禁起来。
同年9月12日,德国发动橡树行动,实施突袭行动将被软禁的墨索里尼救出。但他已经不再是意大利的合法总理,意大利政府在墨索里尼下台后当即宣布退出轴心国阵营,跟盟军合作。
所以,二战中意大利再次反水,选对了阵营。
不过跟英美中苏相比,意大利是半路倒戈,毕竟不那么光彩,在1947年的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搞得跟战败国差不多。在当时签订的《巴黎和约》中规定:
一、意大利政府保证在国内禁止法西斯组织活动;二、全国武装力量控制住30万人规模。
三、意大利必须放弃阜姆市割归南斯拉夫(一战后意大利曾出兵占领了该地。割归南斯拉夫)的里雅斯特港成为自由区,置于联合国监督之下(但1954年西方国家单方面决定由意大利合并该自由区的城区,郊区部分归入南斯拉夫);四、放弃非洲殖民地;五、赔款数额是36000万美元。
不过意大利人应该知足,跟德日比起来,自己要幸运多了。
二战时的德国和意大利都是法西斯国家?
二战中的意大利人能不能打,不能只看军队,还要看看意大利的游击队。
二战中的意大利游击队,牵制了德军7个师的兵力,并迫使2个整编师缴械投降,直接导致了德军在热那亚、都灵和米兰一线的崩溃。活捉并绞死墨索里尼的恰恰也是意大利游击队。为什么游击队和正规军的表现差距会如此之大呢? 根本原因在于,为什么而战的问题。二战的德国人和日本人,被洗脑很彻底,陷入全民族的疯狂,完全忘记了什么是正义。而意大利人,则没有如此,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要入侵别的国家。出了能给法西斯带来利益之外,又能给意大利普通老百姓带来什么呢? 所以,意大利正规军在整个战场上出工不出力,战果自然就乏善可陈。可是与纳粹德国干起来则完全不同,意大利的苦难是德国人带来的,意大利人打起来毫不手软,于是就表现出了天壤之别的战斗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