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鲁鸣谈CBA体测:补测机会是鼓励,也是警钟
近期,CBA联赛的体能测试引发了广泛热议。多名球员在测试中未能达标,甚至出现了受伤的情况,一时间质声不断。作为中国篮协副主席,宫鲁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这一话题发表了看法。他表示,体测是为了推动CBA俱乐部抓好训练工作,测试标准并不算高,同时也会给未通过的球员提供补测机会,鼓励大家加强训练。
宫鲁鸣的这番话,既是针对近期体测争议的回应,也是对CBA联赛发展方向的阐述。他强调,体测的初衷并非一味追求成绩,而是为了督促球员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为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测的必要性:提升竞技水平,回归“篮球之道”
CBA联赛近年来发展迅猛,吸引了众多优秀球员加入,但与此一些球员也出现了“重技术轻体能”的现象。体测的恢复,正是为了提醒各支球队和球员,回归“篮球之道”,注重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体能是篮球运动的基石,球员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在场上更好地发挥技术优势。近年来,一些CBA球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体能不足的缺陷,导致他们在关键时刻难以保持稳定发挥,甚至出现伤病,影响了球队的整体战斗力。
体测的标准并非一味追求“严苛”,而是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制定。正如宫鲁鸣所说,这次体测的标准并不算高,大多数球员都能够轻松达标。对于那些未能通过的球员来说,这更像是一次警钟,提醒他们需要加强自身的身体训练,提高竞技水平。
补测机会:鼓励与警示并存,促进良性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宫鲁鸣还强调了会给未通过的球员提供补测机会。这不仅是体现了篮协的包容和理解,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对于一些球员来说,可能因为训练方法不对、比赛强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体测成绩不理想。补测机会的设立,为他们提供了再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也为他们争取了时间来调整训练计划,提升体能水平。
但补测机会也并非“免死金牌”。它更像是一种警示,提醒那些未通过的球员,不能再抱着侥幸心理,要认真对待训练,提升自身实力。否则,在下一次体测中,他们可能就无法再获得补测机会了。
体测的未来:完善制度,持续推动
CBA联赛体测的恢复,标志着中国篮球正在回归“务实”的道路。但仅仅依靠一次体测并不能完全解决未来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持续推动。
1. 完善体测标准: 应根据球员的年龄、位置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标准,避免出现一刀切的情况,真正体现体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建立长效机制: 体测不应该只是一次“突击行动”,而是要纳入到联赛的日常管理之中,定期进行评估,确保球员始终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3. 加强教练团队建设: 鼓励俱乐部聘请专业的体能教练,指导球员进行科学的训练,提升整体的体能水平。
4. 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 加强对球员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训练理念,刻苦训练,提升自身实力。
体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升球员的身体素质,更在于传递一种积极的价值观,鼓励球员们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相信在篮协和各俱乐部共同努力下,CBA联赛的体能水平会不断提升,最终推动中国篮球走向更高的舞台。
项目 | 内容 |
---|---|
体测的初衷 | 推动CBA俱乐部抓好训练工作,提升球员体能水平 |
体测的标准 | 并不算高,大多数球员能够轻松达标 |
体测的意义 | 提醒球员回归“篮球之道”,注重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
未通过球员的补测机会 | 鼓励与警示并存,促进球员加强训练,提升体能水平 |
未来发展方向 | 完善体测标准,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教练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 |
体测是一个警钟,也是一个契机。它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基础训练的重视,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只有这样,中国篮球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更长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