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箭,感觉古代将军训话都是对着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人?
我是梦话春秋,我来回答。
通过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将领对军队训话,以鼓舞军心,部队聚集在一起都是几万人。这位将领的声音可以从最前面的士兵传到最后一名士兵。这样的事情可能吗。其实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目前测到人类声音分贝最大值是121分贝,平常人的分贝在80至100分贝,其传播直线距离约为200米,这还是无风的情况下。
如果是几万部队站到一起,大约需要的地方是几万平方米。以人类最大的声音进行传播,在并没有任何现代扩音装置的情况下,想让连最后一名士兵都能听清将领训话讲的什么,其可能性为零。在冷兵器时代,古代将军们就喊破嗓子,想让所有士兵听清他讲什么,这种情景只能在电视剧出现了。
那么古代为什么还要集合几万士兵呢?士兵们听不见,那么将领的训话的信息怎么传达下去呢?一,军旗传达。
古代几万士兵聚集在一起,其目的性就训练士兵对将帅军旗的认识。在《释名·释兵》里说:“熊虎为旗,军将所建,象其如猛虎”。指的就是一种以虎为图案的军旗。将帅出现阵前,其实并不训话,主要要竖起自己的旗帜,让所有官兵识别,背后的旗称为牙旗。
“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牙旗不论尺寸还是重要性都是军队中最大的,古代出征祭旗就是祭牙旗。牙旗在古代没有统一制式,一般绣有主帅的姓氏,比如岳家军的“岳”字旗。当升起主帅的牙旗后,士兵们立马知道谁是主帅,应该听从谁的命令。打仗时,牙旗在哪里,表示主帅就在哪里,一旦牙旗被毁,就代表主帅阵亡,将全军崩溃。
比如,明朝的朱棣靖难之战中,在白沟河朱棣和建文帝的将领李景隆进行了一场大战,李景隆抄了朱棣的后路,朱棣渐渐顶不住了,就要溃败之际,在阵大风吹来把李景隆的牙旗(帅旗)吹倒了,手下的士兵一看,主帅旗倒了,士兵们都认为李景隆死了,纷纷开始逃跑,朱棣趋势反击赢得了胜利。可见军旗的重要性。
二,仪式需要。
古代战略决策权把握在皇帝手里,而战场上指挥权则属于将军。对于统兵的大将的任命,都是由皇帝做出决定的。皇帝授于将军的军权,需要在把部队集合在一起,共同认证这一历史时刻。一般高台上坐着皇帝,将军穿着铠甲跪倒在皇帝面前。此时,皇帝把象征军权的帅印、宝剑等信物交到将军手里。这时的将军才有统帅三军的权力。将军向皇帝施恩后,然后站到高台上,向所有士兵展示皇帝授于自己的信物。表明自己已经获得军权,并向官兵挥舞手中宝剑或其他信物,用来展现自己手中的权力,让所有官兵听从自己的指挥,否则自己将有斩杀违命之权。
因为人的眼晴看的要比耳朵听的远,将军又站到高台上,这样集合几万部队,将军其实并不训话,只是用肢体动作向众官兵展示自己的权力得到了最高领导的同意。
这是仪式的需要,也是共同见证的结果。
比如楚汉争霸时,刘邦和项羽僵持不小,然而韩信在关键时刻不听从刘邦的指挥。刘邦则偷偷把授于韩信的印信给拿走了,韩信就无权指挥兵士了。没有印信,这些将军都是光杆司令。而授于印信就要在三军面前。
三,检阅部队。
授于权力的将领们,要在众多士兵面前展示自己的印信,看看到底好使不,别万一到阵前,根本不管用。所以集合几万人的部队来检阅。当然,此时并不将领们喊出口号,而是将领要升起令旗或令箭,用令旗指挥部队,看看部队的协调性怎么样。朝上举,中军以喊声响应,朝右举,右军以喊声响应,朝左举,左军以喊声响应。这样将领们,才能统帅三军。
我们看到古代的将军,并不对几万集合官兵训话,他可以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只是用肢体动作来演示,部队就会领悟将领的意识。根本不需要用训话来鼓舞士气,只要军旗不倒,官兵会勇往直前。
各地中秋节民俗的地名?
1、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2、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3、广州的树中秋——中秋节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样,不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也叫“竖中秋”。
4、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张飞为何不主动请战?
董卓进了京城,很快控制住王公大臣和皇帝,十八路诸侯开始讨伐董卓。孙坚作为先锋,虽然前面小胜,但是后期却被华雄打败,且华雄斩其大将祖茂,甚至连孙坚本人都差点被捉。在汜水关前,华雄又搦战,其人凶猛异常,连杀联军俞涉和潘凤两名将领,盟主袁绍呀只能感叹大将颜良文丑未在。
这时候,关羽请求出战,他提刀上马,飞奔辕门外,很快又回到中军大帐。原来,他已经在片刻之间,杀了华雄,还提了华雄的脑袋回来。
然而我们都知道,在刘关张三兄弟中,张飞行事常常很鲁莽,他脾气最暴躁,性子也最急。既然如此,为何华雄斩将之时,张飞没有主动出战呢?按理说他最应该沉不住气啊!
其实,这个问题,原著也有答案,大家阅读时留意一下就会明白。
一方面,是因为张飞对诸侯不屑
刘备、关羽和张飞虽然后来扬名天下,无人不知,但是在十八路联军讨伐董卓时,他们仨其实还没多少名气。而且当时刘备只是个平原相,虽然职位也不低,但是跟一群太守、刺史比还是低了些。
所以,刘备当时不能算一路诸侯,而只是跟在公孙瓒后面。而关羽和张飞,则只能站在刘备后面,而且是叉手侍立。
关羽和张飞虽然当时身份低微,但是气质不差,他们有英雄气概,他们骨子里瞧不起董卓军,也不觉得诸侯军多牛。正因如此,所以当孙坚兵败,袁绍商议此事时,张飞和关羽都是冷笑,包括刘备,也是冷笑。
绍曰:“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了许多军士;今者孙文台又败于华雄:挫动锐气,为之奈何?”诸侯并皆不语。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
袁绍的话,简单来说,就是败了,而且是惨败。孙坚是谁?江东猛将,号称江东猛虎,十七岁时,见到十几个海贼,就假意调兵,还杀了一个。后来跟着朱儁打仗,孙坚率先登城,而且连杀二十多人,实在是勇猛。
现在,连孙坚都打败了,接下来还有谁能打呢?诸侯没人说话,代表他们没有猛将可以派上场了。十八路诸侯军,连一个拿出手的猛将都没有,丢不丢人?张飞对此不屑一顾,所以根本不想出战。
要不是关羽出战了,张飞说不定还想看联军笑话呢!
另一方面,是因为张飞不是马军
是的,你没有看错,当时张飞不是马军。刘关张三兄弟当时跟着公孙瓒,地位低,职位也低,刘备只是县令,关羽充当马弓手,而张飞只是步弓手。
瓒指关、张而问曰:“此何人也?”玄德曰:“此关羽、张飞,备结义兄弟也。”瓒曰:“乃同破黄巾者乎?”玄德曰:“皆此二人之力。”瓒曰:“今居何职?”玄德答曰:“关羽为马弓手,张飞为步弓手。”
马弓手就是马上的弓箭手;步弓手则是步战的弓箭手,可见张飞当时虽然有坐骑,但不是马军。既然不是马军,又怎么出战去斩杀华雄呢?
别说不是马军,就是真的马军,职位低的话按照常理也不能去单挑华雄。
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
关羽要去斩杀华雄,袁绍开口就问他什么职位,而得知 关羽只是马弓手时,袁术当时就要人把关羽打出去。由此可见,当时武将单挑,职位也很重要,如果职位不匹配,会被笑话。后面曹操做了解释,也是说关羽相貌不俗,华雄不一定不知道其职位。
所以,严格来说,关羽职位也是不能与华雄交战的。张飞知道这一点,所以没有率先请战。
为什么张飞不率先出战华雄?原因就在于两点,一是张飞不屑,不肯出战;二是张飞不是马军,自知不能去单挑华雄。
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公元464年的一天,建康皇太后寝宫,重病在床的皇太后推开侍女送上的汤药,愤愤地叫道:“快拿刀来,剖开我腹,我怎么生出这么个不孝的逆子来!”皇太后为何发这么大的脾气?原来,新近即位的小皇帝刘子业,在太后病重不起,遣人去唤他来时。竟然摇着头说:“病人房子里鬼多,天子怎么能去呢!”这一气,皇太后病况更趋恶化,不几天就离开了人世。这个没有心肝的刘子业,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顽童皇帝——南朝宋前废帝。
一、从“赝天子”到暴君刘子业自小不为他父亲孝武帝所宠。因为他长相难看。“蜂目鸟喙,长颈锐下”,而且自幼性情狷急,常受到孝武帝教训,甚至他字写不好,也要挨上一顿骂。一次孝武帝离京出巡,刘子业写信问候起居,字写得很潦草,孝武帝一看就光了火,大骂道:“你不但书法没有长进,而且其它方面也越来越懈怠,性情更加暴躁狠急,何以这样颃固!”
刘子业在敌视、偏见的氛围中长大,不仅对自己的父亲恨之入骨,连带着对周围的一切也都存着偏见和敌视,日后就成了一个有名的少年暴君。
公元464年,孝武帝死,16岁的刘子业不但没有点哀容,反而神色欣然,因为他终于盼到即位的日子了。但孝武帝知道儿子不成器,预先做了周密的安排,以刘义恭、柳元景总管大局,沈庆之、颜师伯、王玄谟等协助理政,孝武帝时期当权用事的中书通事含人戴法兴、巢尚之依旧执掌实际权柄。有这样一番安排,小皇帝初即位时,内有太后、外有大臣及戴、巢等相互牵制,常使小皇帝不得随心所欲。特别是戴法兴。对小皇帝的许多无理要求常加抑制。正渴望着自由自在、为所欲为的小皇帝当然不能容忍,在太后死后,断然下诏。免去戴、巢之职。并赐法兴死。接下来要对付的就是那些奉孝武之命来限制自己的大臣了。
柳元景、颜师伯听到戴法兴横死的消息,大为震动,知道厄运将临,就合谋拥立刘义恭为帝。柳元景将计划通知了久握兵权、享有很高威望的沈之,希望他能参加废立。谁料沈庆之原本就与颜师伯有矛盾,与刘义恭又没有深厚的关系,并不希望义恭代立,马上就将大臣们的阴谋告诉了刘子业。小皇帝大惊,决定先下手为强,亲自率领禁兵声讨义恭,惨无人道地将义恭肢解,分裂肠胃,挑取眼睛,以蜜浸之,称为“鬼目棕”。随后又杀柳元景、颜师伯等。自此顾忌悉去,可以放心大胆地胡作非为了。
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报复自己的父亲。他下令重画祖宗之像,悬于太庙。一天他入庙来了,指着高祖刘裕的像说:“渠(他)大英雄,生擒数天子。”又指太祖刘义隆像说:“渠亦不恶,但末年不免儿斫去头。”再指父亲世祖孝式帝像说:“渠大齄鼻,如何不齄?”立召画工重新画上个大大的酒糟红头,这才称心。孝武帝在世时,十分宠爱殷贵妃,甚至欲立贵妃子刘子鸾为太子。贵妃死时,孝武为之大修葬地,极尽华丽,还多次与群臣临墓凭吊。现在刘子业做了皇帝,立即下令赐子鸾及其同母弟妹死,并掘开贵妃墓。他意犹未尽,竟然又要掘孝武帝陵,幸亏有个臣下说此举对他不利,这才作罢。
刘子业对自己的父亲尚且如此。对公卿群臣就更无礼了。自从杀了诸顾命大臣后,小皇帝更加手滑,公卿群臣动不动就被殴捶牵曳,犹如役使奴仆一般。群臣稍不称旨,杀身之祸就随之而来。刘子业舅舅王藻娶孝武帝女临川长公主,公主是个醋坛子,在刘子业面前诉说丈夫的不是,刘子业不由分说就把母舅处死。会稽太守孔灵符。是当时一个有名的好官。只因顶撞了刘子业的近臣。就被鞭打致死。甚至如沈庆之这样80高龄对刘子业忠心不贰的元老重臣,也只因想谏止刘子业滥杀,而被刘子业令手下人用被子活活闷死。在刘子业看来,杀人犹如儿戏,其乐无穷。所以当时在朝群臣,个个朝不保夕,战栗自危,有的竟至诡辞求去。刚出都门。就额手称庆。长舒一口气:“今始免矣!”
刘子业不仅视杀人如儿戏,视国家政事也如儿戏。他常对左右亲信说:“我即大位以来,竟然未曾宣布戒严,使人悒悒不乐。”他有个叔父义阳王刘昶,当时是徐州刺史,镇守北边。民间讹言义阳王谋反,刘昶遣使进京,自求入朝,以明己心。刘子业觉得机会来了,责问刘昶的使者:“义阳谋反,何故不启”?使者害怕逃回徐州。刘业立即下诏讨伐刘昶,宣布内外戒严,逼得刘昶逃亡北魏,君主逼臣下谋反,真是古今罕有的一作奇闻。
二、凶淫狂悖的顽童刘宋宫廷中的不良风气,以刘子业时为最,其不良之事,令人发指。
刘子业有个姐姐叫刘楚玉,封为山阴公主,这是一个标准的不安分的女人。她未出嫁时与弟弟关系十分暧昧,刘子业做了皇帝,马上就把已为人妻的刘楚玉召进宫来,重叙旧好。两人同餐同宿,形影不离,就连刘子业出游时,也车共毂,招摇过市。山阴公主曾对刘子业抱怨道:“妾与陛下,男女虽姝,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太不均。”刘子业听了,感到十分新奇有趣,马上答应了姐姐的要求,为她挑选了30个美男子侍候公主。山阴公主还不满足,一天看到吏部郎褚渊风度翩翩,潇洒飘邈,不禁又想入非非,请求刘子业派褚渊侍候自已。褚渊到了公主府中,公主百方挑逗。万般逼迫。褚渊以死相拒。才得保清白。
宋宫公主中最美的要数文帝的女儿新蔡公主。她虽是刘子业的姑姑,而实际年龄只不过比刘子业大了几岁,这时她已嫁给宁朔将军何迈为妻。刘子业一天忽然想起了姑姑的美貌,顿起邪念,马上派人召公主入宫。当天霸占了公主。刘子业迷恋于新蔡公主的美色,不放公主出宫,就杀死一个宫女,送往何家,说公主在宫中忽然得暴病而亡。而在宫中又谎称公主是新入宫的谢氏,册为贵妃。何迈受此奇耻大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交结豪侠,蓄养死士,准备行刺,被人告发,死于非命。
有一天,刘子业又发奇想,下了一道诏旨,令所有的王妃公主进宫,随即闭绝宫门,令左右随从、亲信心腹自己挑选喜欢的王妃公主结为夫妻,手下当然答应,马上上前动手。王妃公主们有的已是祖母,有的尚未成年,都被辣手摧残,无能幸免。坚执不从的只有南平王妃江氏。刘子业将江氏鞭打至死,还杀死了她的3个儿子。
刘子业如此凶淫狂悖灭绝人伦,自知不得人心,为防止臣下谋篡,就将较为臣僚推奉的几个叔父全部召还建康,把湘东王刘彧、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祐等三个年长叔父都拘囚于宫中。因3王都肥胖,分别封为猪王、杀王和贼王,平常把他们盛放在特制竹笼中,备加凌辱。他又特别忌恨猪王刘彧,为他专门制作了一个大木槽,把剩饭菜倒在里面,令猪王舔食,又挖了一个大坑,灌进泥水,把刘彧剥光,裸身其中,让他出尽洋相,供自己职乐。
三、荒唐、荒淫的刘子业被杀刘子业17岁了,尚未得子,以为自己不能生育,十分着急。听到少府刘朦的小妾怀孕足月,马上接进宫中,准备生下男孩,就立为太子。恰好这几天刘彧不愿受辱,刘子业兴头上被浇了盆冷水,立即令人剥光刘彧,捆绑起来,要抬往厨房杀猪。刘休仁灵机一动,笑着说:“猪未应死。”刘亍业忙问何故?刘休仁答道:“等皇子出生后,杀猪取其肝肺,用来庆贺。”刘子业一听有理,就暂时把刘彧关了起来。第二天,刘休仁又说猪应放养,不宜久关,于是又把刘彧放了出来。等到刘朦小妾生下儿子,刘子业已把杀猪相庆的事忘到脑后了。
刘子业又想起了一个新鲜玩法,把后宫婢妾都召到华林园竹林堂,令所有妇人裸身相逐。有一妇人不从,竟被斩首,这下所有人都乖乖从命,顿时竹林堂中混乱异常。刘子业十分兴奋,精神受到了过度刺激,当夜就梦见一个妇人怒声大骂。第二天,刘子业检阅宫中,找到了一个与梦中女子面貌相似的人,就把她杀了。夜里又梦见被杀者前来索命,刘子业惊恐异常,召来一批巫师,到竹林堂作法驱鬼。杀王、贼王也被召来参加。这次法事规模很大,刘子业未带卫兵,只带了巫师及几百个采女到竹林堂驱鬼。
猪王刘彧这时被软禁在秘书省。刘子业听到民间谣谚说湘中将出天子,而刘彧正是湘东王,刘子业准备南巡湘中,行前杀刘彧祭行,因为突然梦鬼,临时改变日程。刘彧几次濒临危境,这次定将不免,他的属官随从唯恐玉石同碎,喑中邀结刘子业身边随从,准备发动刺杀。恰好刘子业左右近臣中有个叫寿寂之,为刘子业所恶,性命朝夕不保,与刘彧随从属官一拍即合。到了这天黄昏,刘子业在竹林堂驱鬼的法事结束,寿寂之等人怀刀直扑竹林堂。刘子业发觉有异,忙抽弓射寿寂之,箭发不中,左右采女奔逃,刘子业也随之逃窜,寿寂之紧追不舍。刘子业吓坏了,想请寿寂之饶命,但连话都吓得说不清了,连呼“寂寂”,终于未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就被杀死。猪王刘彧被推上皇帝宝座,是为宋明帝。
结语刘子业在位不足1年,坏事做尽,天怒人怨,刘宋的国基也大大动摇。总括刘子业一生,一言以蔽之:他是一个荒唐、荒淫、荒暴的顽童皇帝!
隋唐英雄前十位是哪几个?
隋唐英雄在民间传说中,是可与三国英雄并肩的存在。几百年来通过话本与评书,让人听得津津有味,为之入迷。然而令人费解的是,《隋唐演义》按武力排出十八名隋唐英雄,尤其前十几名,除裴元庆还有原型人物外,大多数却是完全虚构的。
演中的前十位英雄排名,依次为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云召、罗成、杨林、魏文通、尚师徒十人。下面逐一来说说这十位小说人物。
第一条好汉,武艺天下第一的李元霸。真实历史上的李元霸,为唐高祖李渊第四字,自幼体弱,大概十几岁时因病夭折。
李元霸从未上过战场,武艺第一更无从谈起。而演义把这人奉为天下第一勇士,就令人很怀疑演义原作者,是否也是个病秧子,然后在李元霸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情怀?
记得我们刚上初一时,那时代听收音机讲评书是人们主要的精神食粮。课余时,一历史老师与同学们闲扯,随口说了句:“李元霸其实是假的,一点都不厉害,根本没打过仗。”
当其时,全班男生十之八九皆每日听评书,正津津有味的入着迷。这下可好,都对这历史老师顿起反感之意,敢说李元霸坏话,那还了得。不见《说岳全传》中,岳云的锤法,学的不也是唐将李元霸之锤吗?
所以,文人们真坏,五百年前随手一乱写,直误导后人五百年。
毕竟在古代时,史书只有少数人才能看,不是人人可以参阅得到的!
小说中的李元霸,有着鬼怪般的神力,一对大锤各重八百斤,除了裴元庆,无人能挡得了他三锤。
现实世界中,谁要能把各重八十斤的铁锤像舞花刀似的闪展腾挪、缠头裹脑练上五分钟,那肯定会创吉尼斯纪录。说明不通武技的文人臆想武艺时,真神了!
李元霸与人战斗,喜欢将人抓起往空中一抛,然后接住双腿,凌空一撕,就将一活人撕成了两半,如今看来,这种变态式的武力描写,更令人对原作者的心态产生了疑问。
让李元霸撕成两半的好汉,下面就有。
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宇文成都是宇文化及的儿子,而与其父奸恶不同,此人武艺绝伦,且忠于隋帝。当然,这完全是一个虚构人物。
《说唐》中的宇文成都,身高一丈,腰大十围。我的天,一丈高,那就是三米三!
宇文成都的亮点,就是他的武器,一杆凤翅鎏金镋,天下无敌,杀得各路反隋英雄胆战心惊。
正史中的武艺排行数一数二的秦叔宝,接不住宇文成都的一击。
最后,宇文成都死在了李元霸手上,死法尤其残忍。
被李元霸凌空抛起,然后接住双腿扯成了两半。令人不忍直视。
而有深意的是,在李元霸杀宇文成都的情节上,小说作者又安排了这样一桥段:
李元霸艺成之后,曾得嘱咐曰:任何人都可杀,唯独不可杀使鎏金镋之将。然后,李元霸杀了宇文成都,自己也终遭雷劈而死。
宇文成都是宇文氏唯一忠臣,而隋唐天下本为宇文氏所创之西魏\北周之天下。
而杨坚曾为北周国丈,李氏更为西魏柱国大将军,二家皆世受宇文氏之恩。
所以,江山更替属天道,但宇文氏后裔中的忠臣,杀了却是要受天谴的。
小说作者之所以安排李元霸杀宇文成都后遭雷劈,所要表达的,大概就是这意思。
正史中,宇文化及有个弟弟,叫宇文士及,此人文武双全,与唐高祖李渊有旧交,更与秦王李世民交好,投唐,随秦王征战,屡立功绩。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率三千骑大破窦建德十万联军时,宇文士及率三百骑先登陷阵,立下战功。
宇文士及以军功获封为郢国公。
在唐太宗登基后,先获宰相之职、任中书令,又出将,经略西北,以兵威震诸胡,任检校凉州都督,右卫大将军之职,是为初唐重臣。贞观十六年,宇文士及病逝,唐太宗为之流泪。
而小说中虚构的宇文成都身上,或有一些宇文士及的影子。
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小说中的裴元庆手持一对银锤,各重三百斤。坐骑为“照夜玉狮子”。是唯一能因硬接李元霸三锤的人物,而力大无穷名扬天下。后被新文礼诱入火雷阵中丧命。
少年英雄裴元庆之死,这是最令读者与评书听众扼腕长叹的悲剧。
当然,这人物是虚构的!
然而小说中裴元庆的父亲裴仁基是真实的!裴元庆也是有原型人物的,就是裴仁基之子裴行俨。
正史中的裴仁基为隋名将,其子裴行俨更是骁勇善战,有“万人敌”之名,这是父子双雄。
裴氏父子投瓦岗,裴行俨与秦叔宝、程呅金交好。
程咬金单经单骑突阵,勇救裴行俨,这是正史中记载的。
瓦岗军与王世充交战,裴行俨陷于敌阵中,负创坠马,危在眉睫。程咬金急驰而至,拖起裴行俨,二人合乘一马,杀出重围。
王世充的骑兵追击,有一敌骑率先追上二人,一槊刺中程咬金,洞穿肩背。
程咬金忍痛返身,夺槊,断槊杆,再回槊一击,当场杀了此敌兵。
其余追兵大惊,为程咬金之勇所震慑,皆不敢再追...这真是盖世般的神勇!
裴行俨父子,是被王世充抄家灭门杀死的。
李密败后,瓦岗众猛将顿失其主,被迫转投王世充。
王世充大喜,个个授以高官厚禄。
然而隋唐之交,天下大乱,是个良禽择木而栖的时代。
故而,除单雄信等少数外,瓦岗英雄大多瞧不上王世充。
后来,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等随王世充出征,与秦王所率的唐军交战。众人阵前倒戈,辞王世充而投唐。
裴行俨因病,未能出征。及闻程咬金等投唐后,叹道:恨不能随行。
此话传入王世充耳中。于是,王世充杀裴行俨及其父裴仁基,并诛其满门老少。
唯独裴行俨有个幼弟,名叫裴行俭,因年少而留在河东老家,幸免于难。
裴行俭又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为唐高宗时代的名相、名将,既为威震突厥的大将军,又是著名的大书法家,文才武略、出将入相的典型人物。
第四、五、六条好汉,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与前三名好汉比,这三个,是纯虚构的人物。
小说里,三人以伍云召为核心,再写出雄阔海与伍天锡。
杨广游江南,雄阔海与伍云召、伍天锡三人联手,欲在四明山截杀杨广,与大隋第一勇将宇文成都大战一天的演义故事,颇为精彩。
(1)雄阔海排第四。
雄阔海为人重义,与伍云召为结义兄弟。
此人天生神力,能徒手击毙两头猛虎。在扬州比武大会上力托千斤阐,救了众路英雄之命,最后力尽而亡。
(2)伍云召第五。
伍云召为贵族高官子弟,其父为大隋忠臣、右仆射伍建章。右仆射,那就是右相。
隋炀帝既为昏君,那肯定要杀忠良的,才是合格昏君。于是,伍氏一门三百余口被诛杀。
伍云召面如紫玉,外表俊朗,武艺冠绝天下。因其驻守南阳关。世人称“南阳侯”伍云召。
其父与宗族遭诛消息传来,便据南阳反隋。
但是,前来讨伐伍云召的隋将当中,还有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天下第二打天下第五,宇文成都居然让伍云召给射中了一箭。
演义对伍云召武艺的描写,也是精彩异常。
伍云召一杆丈八长枪,背上青虹剑,腰挎雕弓,枪术剑术俱精,尤善骑射,这是一个全能型的武林高手。
伍云召若不死,小罗成就根本出不了名。南阳大战中,麻叔谋麾下十二员战将,被伍云召枪挑、剑砍、箭射之下,来一个、折一个,只杀得隋军血流成河,山野为之变色。
而演义安排伍云召在扬州比武大会上中暗算身死,实质就是为罗成登场作铺垫。
(3)伍天锡第六。
伍天锡是伍云召的堂弟,按理说,伍云召家世显赫,那么堂弟伍天锡自然也是贵族子弟。
只是伍天锡在演义中却是个强盗形象,平时还喜好吃人肉,尤其喜嚼人心,吃的俩眼通红。
伍天锡的兵刃,是一杆浑天镋,其人排名第六,自然也是有万夫不挡之勇。
但是,凡使镋的,就会死于李元霸之手。
伍天锡的死法,竟与宇文成都一样,让李元霸凌空抛起一撕,惨不忍睹。
第七条好汉罗成。罗成是《隋唐演义》中的重头戏,但是,罗成仍然是个虚构人物。
玉面罗成的忠义与英勇,民间传说铺天盖地,这儿就不多说了。
重点说罗成之死。
最令人不解的是,《说唐》作者虚伪了一个盖世英雄,却抹黑了一个真历史上的真英雄。
为大唐灭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前后灭三国,擒三王”的大将军苏宁方,在演义里却成了害死罗成的十恶之叛徒,这就极为荒唐了。
这样的颠倒性情节设计,就使得隋唐演义故事严重的掉了身价。
第八条好汉,大隋靠山王杨林。老杨林是炀帝的叔父,忠勇无双,一人在大厦将倾时,东征西讨,企图力挽狂澜,最终还是徒劳无功。
杨林同样是虚构的。
正史上隋炀帝上位不正,宗族中凡有实力的,防着还来不及,岂能让一个叔父掌着征伐之权。
不过,杨林的角色定位很好,王朝将亡,岂能无忠臣死节,老杨林就是那个死节之臣。
正史上的秦叔宝,从军初本为来护儿帐下卫士,在演义中成了杨林的兵。
第九、十条好汉,魏文通与尚师徒。花刀将魏文通排第九。
顾名思义,既为花刀将,一手刀法自然出神入化,能跻身于前十之内,武艺自然厉害。只是,数十年不读演义,对此人印象已经很模糊了。
四宝将尚师徒排第十。
尚师徒名为四宝将,是指他拥有四种神兵宝马,分别为:
马鸣盔,七翎甲,提炉枪,以及神驹呼雷豹。
这简直是半人半神的传奇。
且来看看尚师徒的四宝,有何神奇之处。
(1)马鸣盔。此盔又名夜明盔,盔上镶有夜明珠,使得戴此盔后,行夜路有如白昼。
更神的是,夜明珠只要放出光芒,能照亮数里,就是虫蚁亦无处藏身。
(2)七翎甲。
此甲又称唐猊铠,质轻而坚固无比、刀枪不入。
神奇之处在于,铠上有七个鱼角。穿此铠于身上,每有敌人潜入时,这七个角便会发出警示。
这简直就是穿戴式的相控阵战场预警传感系统,妥妥的高科技。
读到这里,已无荒谬,反而对古人的奇思妙想立生敬畏之心。因为古人这种想法,今人科技把它成为了部分现实。
(3)提炉枪。
枪重重一百二十斤,凡被此枪戳中者,伤口会流血不止,再难治愈。
枪上有环,环上有锁链,链挂一香炉形的铜砣。交战时可将铜砣甩出,以打击处之敌。
而提炉枪的妙处,在于枪上有小洞,将其插入活水之中会流出甘露,不但能解渴,还能解饿,这是一杆不折不扣的神枪。
(4)呼雷豹。
呼雷豹不是豹,而是绝世神驹战马,又名忽雷驳。
此马脚力奇强,一日竟可奔驰数千里,走山川如覆平地。
而此马厉害处还远不止脚力!
呼雷豹颔下有一肉瘤,肉瘤上有三根毛。
主人一抓肉瘤,马即轻叫。若一拉肉瘤上的毛,那就要出大事了。
呼雷豹会发出猛虎咆哮声,又如雷鸣,能使敌人的战马顿时屁滚尿流、瘫倒在地。
若是让尚师徒的呼雷豹,对着李元霸吼几下,估计李元霸会跌倒在马下否?
看了尚师徒这四宝,就觉得这样的宝物应出现在《封神演义》中,而不应现身在隋唐。
演义里的尚师徒不算是坏人,他的四宝,后来归了秦叔宝。
而秦叔宝、尉迟敬德这两位正史上被肯定为武艺第一第二的绝世猛将,在演义十八位英雄中,却是名列最后二位,分列十七、十八名。
隋唐二代,帝皇家族本是亲戚。隋继承于北周,北周源于西魏,东、西二魏拆分了北魏,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期。
自隋开始,又将西晋之后的中国分裂又归于一统。读一读隋之兴衰,很有意思。
(图片来自网络)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66144347358153663&origin_type=&origin_id=105195025304_3466335031063109816&alkey=1306_105195025304_0_3466335031063109816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466335031063109816\",\"product_id\":\"3466144347358153663\",\"title\":\"大隋兴衰四十年(全4册)全套全集 隋唐史学者蒙曼成名作\",\"cover\":\"https:\\/\\/p1.toutiaoimg.com\\/img\\/temai\\/09c8a67e317d6e0f44c38ad85e952ec1www800-800~400x0.webp\",\"price\":6300,\"market_price\":18000,\"cos_fee\":63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66144347358153663&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440,\"item_type\":4,\"cos_ratio\":1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66144347358153663\",\"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elastic_title\":\"大隋兴衰四十年\"}","commodity_id":"3466335031063109816","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66144347358153663&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180,\"price\":63,\"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66144347358153663\",\"shop_goods_id\":\"3466144347358153663\"}","img_url":"http://sf1-cdn-tos.toutiaostatic.com/obj/temai/09c8a67e317d6e0f44c38ad85e952ec1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63,"promotion_id":"3466335031063109816","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大隋兴衰四十年(全4册)全套全集 隋唐史学者蒙曼成名作"}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