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梅尔金,如何看待乌克兰前总理拉扎连科的叛逃事件?
拉扎连科被解职和叛逃的深层原因更可能是与总统库奇马之间的政斗,但摆上台面的原因则是贪污渎职。拉扎连科被称为“贪污的巨人”,在一份以全球为统计范围的报告中,他被列入世界前八的腐败领导人之列。据称,仅仅担任总理的一年时间,牵扯到他的腐败金额就高达2亿美金。
他先是在瑞士被捕,然后设法逃到美国寻求政治避难;但美国仍然对他进行了逮捕、审判,随后拉扎连科在美国服刑9年。刑期满后,他成功留在了美国并娶妻生子,手握大量财产,除了必须接受美国监控之外,大体上过得十分愉快。
两任总统赏识的红人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拉扎连科却是能先后得到乌克兰两任总统赏识提拔的红人。
1953年,拉扎连科出生于聂伯彼得罗夫斯克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学毕业后,他在父亲负责的集体农庄工作,很快被推荐到农业学院学习。在此期间,他为学院书记当司机,因缘际会接触到不少未来的大人物,可以说,这个学院是他仕途真正的起点。
1991年苏联解体,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分别独立,乌克当时的话事人克拉夫丘克顺理成章成为首任总统。但他履任不久,就感到了来自东部几个州的掣肘感——这几个州因毗邻强邻俄罗斯,历来居住着大量的俄罗斯人,情感上对乌克兰中央政府并不怎么认同,实际上也不够听话。
为了加强东部诸州的向心力,克拉夫丘克的对策是“派个在东边能说上话的代理人”。当时刚在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政坛崭露头角的拉扎连科,就是这个被总统选中的“幸运儿”。
说到乌克兰甚至苏联政坛的风云人物,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都是一个显眼的地名。它拥有铁路、航运的双重要冲地位,是乌克兰最重要的工业城市,还是著名的航天科技城。
这座城市最早得到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叶二时代,最初名为“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在俄语中是“叶卡捷琳娜之荣光”的意思。这里曾经涌现了苏联一把手勃列日涅夫、连任乌克兰的总统库奇马,以及本文主角拉扎连科、“天然气女皇”季莫申科等等著名的政治人物。
1994年,总理库奇马上位成为乌克兰第二任总统,老乡拉扎连科再次春风得意,先是就任能源部长、接着被提拔为总理。这段时间可谓拉扎连科最为辉煌的时期,能源是国家命脉、其中又有大量油水可捞。
他的高调敛财招致了大量不满,连时任俄罗斯总理的切尔诺梅尔金都明确说不想再和他打交道。也是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未来的“天然气女皇” 尤利娅·季莫申科,并引领她踏上了政治道路。
天然气女皇的教父拉扎连科与季莫申科的结识,最早要追溯到他在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当总统“代理人”的时期。总的来说,拉扎连科是季莫申科的带路人和靠山,一荣俱荣,也一损俱损。
拉扎连科高升能源部长之后,很快通过季莫申科手上的商业操作,垄断了天然气供应这条财源。她因大肆盗采天然气、逃避征税等行为被称为“天然气女皇”,而这些控制权显然来自与拉扎连科之间的权钱交易。
等到拉扎连科当上总理,很快就提拔季莫申科做了副总理。乌克兰统一能源公司不断膨胀、疯狂扩张,不但是天然气行业的大鳄,触角深入实业、航空、金融等领域,季莫申科一度成为乌克兰最著名的寡头之一。
在布热津斯基所著的《莫斯科娱乐场》里,季莫申科独占了整整一个章节,标题是“身家110亿美元的女人”。书中写道 “乌克兰国民生产总值的20%都掌控在季莫申科手中”,这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匪夷所思,此外,季莫申科的保镖来自原苏联特种部队,规模是一个排。
季莫申科自己也曾经表示,她的大量财富获得于1990-1998年期间,这段时间正好是私有化大行其道、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腐败与管理不善”的时期。
关于拉扎连科与季莫申科之间的关系,很多人往往简单地往花边绯闻的模子里套。但如果梳理一下这俩人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他们的胃口比恋爱脑观众能想象的要大得多:乌克兰统一能源公司不但是季莫申科的金蛋鸡,也是拉扎连科的白手套。
通过默契的分工合作,俩人成功地实现了权力变现,甚至当拉扎连科见势不妙、叛逃美国时,他乘坐的专机也还是季莫申科旗下航空公司的。
瑞士被捕,叛逃美国后人评论,拉扎连科在位时的所作所为,是乌克兰黑金政治与寡头经济登峰造极的诱因。1997年,拉扎连科被总统解职,他开始以议员身份活动,反对库奇马。乌克兰检察机关随即提出诉讼,打算清算他的贪污渎职等罪名。
为了逃过牢狱之灾,他先是出逃瑞士,后又转向美国寻求政治避难。美国警方逮捕了他,美国检察院起诉了他,美国法院审判了他,他必须在美国坐九年牢。但美国以“无引渡条约”为由,拒绝将他交给乌克兰。
这或许是拉扎连科的某种幸运,因为乌克兰检察院对他的指控中,还包括对议员、国家银行前行长的谋杀指控。他在美国坐满了九年牢,居留美国,娶妻生子,除了必须接受美国的监控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特别不满之处。
结语很多人都认为,拉扎连科不是个好的政治家,却的的确确是个擅长给自己扒拉利益的人。到今天,无论他自己、还是他一手提拔扶植的季莫申科,都已经成为乌克兰政坛的一现昙花,几乎没人认为他们还有什么政治能量可言。他得以托庇在美国的羽翼之下,用贪腐得来的大笔财产安度余生。
车臣人的详细情况是什么啊?
车臣共和国为俄罗斯联邦内的一个自治共和国,首府为格罗兹尼。车臣共和国位于俄罗斯联邦西南部高加索山脉的北侧,南面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北同俄罗斯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接壤,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1994年人口统计是120多万人。其境内主要民族以穆斯林族为主,信奉伊斯兰教,另外还有俄罗斯族。
有关车臣人的最早记载是在7世纪初以前。车臣人素以英勇善战著称,民族意识极强。在十九世纪上半叶,沙俄经过40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于1859年把车臣并入沙俄帝国版图。在苏维埃政权时代,车臣自治区于1922年11月30日成立,属俄罗斯联邦。1934年1月15日车臣与其西邻的印古什自治区合并成立车臣-印古什自治区,1936年12月5日改为加入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1944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把车臣人强行迁出家园,直到1957年车臣才恢复民族自治。
1990年,代表车臣民族的杜达耶夫将军当选为苏联全国代表大会执委会主席。1991年“8·19”事件后,杜达耶夫于同年9月6日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一个月后当选为车臣总统。1991年11月,车臣宣布成立独立的共和国,杜达耶夫任总统。1992年1月20日,俄议会通过决议,同意车臣自治共和国升格为车臣共和国。杜达耶夫执政后,一直采取与俄罗斯政府对抗的行为。
从1994年12月开始,俄罗斯联邦当局对车臣采取军事行动,至1995年4月经历了4个多月的残酷战争。1995年4月5日,俄军夺取了杜达耶夫支持者占据的最后两个重要基地古杰尔梅斯市和沙利市,这意味着车臣境内已不存在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策源地”。战斗从城市转向农村、森林和山区。
俄在清剿车臣非法武装的同时,还进行在车臣建立符合俄宪法的权力机关的工作。1994年底成立的民族复兴政府于1995年1月5日进入车臣开始工作,由车臣的印古什人哈吉耶夫担任政府总理。1月9日,俄军占领车臣“总统府”。3月23日,叶利钦再次签署命令,在车臣成立共和国民族和睦委员会,促进在车臣建立符合宪法的权力机关。
从车臣问题一出现,联邦中央机构内就对使用武力还是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危机存在分歧。车臣危机给俄政治、经济、社会带来了长期影响,战争使车臣经济濒临崩溃。据专家估计,恢复其经济至少需要15亿美元。俄联邦政府成立了以第一副总理索斯科韦茨为首的恢复车臣经济和社会活动国家专门委员会,截至1995年4月11日,已向车臣提供了2万亿卢布的援助。
1995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车臣共和国总理扎夫加耶夫和俄罗斯总统驻车臣全权代表洛博夫签署了车臣在俄联邦内特殊地位的协定。协定规定,车臣共和国有权参加国际交往和对外经济联系,并可以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1995年12月14日至17日举行的选举中,车臣共和国总理扎夫加耶夫当选为共和国元首。
车臣占据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连接着俄罗斯同南高加索三个共和国的石油管道和铁路干线,而且同周围几个穆斯林人口比例很大的共和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什么叫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最初是由美国宇航局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抗衡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而提出的。早在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就批准了建造当时名为“自由”号空间站的计划,计划由美国牵头,吸引日本、西欧和加拿大参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越堆越厚的追加预算账册,这项计划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质疑和责问,不但使这一计划的规模逐渐缩小,而且迟迟没有动工。
1988年,上述国家经过反复磋商,终于签署了暂名为“阿尔法”号的空间站的建设合作协议,但西方各国实际上并无研制空间站的经验,因此,“阿尔法”号空间站的协议虽是签了,实际上却一直处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没有大的动静。
1993年,美国众议院以1票的优势,通过了继续支持空间站的计划。这年9月,美国副总统戈尔与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正式签订了《关于俄罗斯加入美国、加拿大、欧空局和日本研制、开发和利用空间站计划的协议》。有了俄罗斯的空间站技术,这项新的空间站研制计划总算可以开始起步了。
“阿尔法”号国际空间站计划从此代替了“自由”号空间站计划,俄罗斯也放弃了再建“和平2”号空间站的打算。不过,据说关于空间站的起名,俄罗斯提出了不同意见。俄罗斯认为,原定名“阿尔法”暗含“创始”和“第一”的意思,而俄罗斯在1971年发射的“礼炮1”号空间站才是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何况“和平”号空间站也已经在太空飞行了15年。因此,现在的空间站没有正式名称,只是习惯上把它称作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开始计划投资400亿美元,其中美国负担174亿美元,俄罗斯100亿美元,欧空局37.7亿美元,日本31亿美元,加拿大8.5亿美元,另外意大利还负担了5.5亿美元。但实际的投资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从投资份额上讲,美国处于支配地位,但从总体技术规划上看,则是俄罗斯在起主导作用。
为什么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成功但却在俄罗斯失败?
1991年,苏联解体。新生的俄罗斯联邦,在一片狼藉中开启了艰难的国家复兴之旅。俄罗斯对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首先在政治上,俄罗斯将历来采用的集权专制体制,改为西式民主制度;然后在经济上,采用“休克疗法”,试图以此扭转俄罗斯经济崩盘的颓势。
在经济上,俄罗斯希望采用“休克疗法”来扭转经济的颓势。但事与愿违,俄罗斯的经济不仅没有得到恢复反而彻底崩盘,短短数年,俄罗斯积累了几十年的财富就付诸东流,社会陷入动荡,使得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一直处于严重衰退中。
这样看来,俄罗斯采用“休克疗法”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但这样的错误为什么会发生呢?俄罗斯联邦作为苏联的政治继承者,为什么会让自己喝下这杯致命的毒酒?云石君为您做一个解读。
首先,我们谈谈“休克疗法”,休克疗法是为应对严重失衡的社会总供求的情况,从控制社会总需求出发,采取严厉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在短时间内强制性地大幅度压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人为的平衡,以此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秩序。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休克疗法”是符合俄罗斯国情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社会供给能力严重不足。而经济体系的问题是结构性的,要想解决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因此,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以及运转,只能通过压制需求,强行使社会供需达到平衡。
“休克疗法”是一种极端的经济政策,俄罗斯的经济体系在极短的时间被解体,然后重组。但是,以当时俄罗斯的实力禁不起这么大的调整。这犹如给重病的人下了一剂猛药,虽可能会起死回生,但也极有可能死亡。事实证明,俄罗斯就受不住这剂猛药。
而且“休克疗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并没有得到普遍有效的验证(仅玻利维亚用于实际中),这套经济理论并不能被称为是一套成熟的理论。
那么俄罗斯为什么会大胆采用“休克疗法”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到玻利维亚的成功。
不过,这并不是全部原因。毕竟“休克疗法”没有足够多的成功案例,不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普世性经济政策,再加上玻利维亚与俄罗斯的国情相差甚远。
俄罗斯就算对“休克疗法”有兴趣,也应该慎重的考虑,毕竟这是关乎国本的政策。就算要采纳,最保险的做法是,在国内找两三个地方进行试验,若确实行之有效,再进行全国范围的推广。
可是,俄罗斯并没这样做。1991年底苏联解体,1992年初“休克疗法”就在俄罗斯全国范围内推广。从这个时间跨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政府对这套经济政策并未过多的研究,就匆忙铺开。用这样草率的行径对待关乎国本的重大经济政策,显得有为奇怪。
俄罗斯为什么会如此行事?云石君认为这与俄罗斯在当时面临的政治经济困局有很大关系。
当时,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的遗产,但到手的是一个穷家破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轻工业极端落后,这让俄罗斯的日常生活物质严重短缺。
这对于俄罗斯而言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集权专制,而是经济困境或者说是民生困境。苏联末期,国家经济体系衰败财力枯竭,国内日常生活物资供应能力严重不足,人民生活异常困难。生活的窘境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接纳了西式民主政治制度,但这并未解决存在的问题,反而因政治变革使解决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首先,俄罗斯民众好不容易将不能保障自己日常生活的苏联推翻,为此还付出了国家解体,社会动荡的代价,接下来就指望着过上美好生活。这意味着,俄罗斯民众对于改善物质生活的期盼,因苏联解体而大大增强。
其次,西式民主政治制度下,掌权者由民众选举产生,这就让政客为了博取选票迎合民众的需求。而民众迫切的愿望是改善物质生活,那么政客只能在迅速改善民生上下大功夫。
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产业老化落伍,国家债台高筑,要想翻身谈何容易。
可是民众的愿望异常迫切,政客为此也只能尽量寻找方法。国家的这种心态,使得统治集团将眼光放在了还未经时间验证的“休克疗法”上。推广有着极大不确定性的“休克疗法”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否则民众在极端失望之下,不仅政客地位不保,甚至国家也会产生新一轮暴乱,因此,也只能赌一赌。
这就是“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匆忙推广的根本原因。简单来说就是,民众的主观期望与国家的客观条件严重不匹配,再加上俄罗斯的西式民主政治制度,交织在一起,共同导致“休克疗法”的仓促上马。
如果我们从阴谋论角度来看,“休克疗法”隐含着当时俄罗斯统治集团推卸责任的政治算计。当时的俄罗斯政府没有实力为民众提供足够的民生物质,但作为统治者,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俄罗斯政府承担责任死撑,民众的不满最终只会发泄到政府头上。
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一步到位的方式(实现价格、外贸的自由化和货币的自由兑换,以及迅速实现私有化,甚至不惜采取无偿分配公有财产的办法),将身上的枷锁转嫁给市场。就算最后失败,也能让民众知道,不是统治者不行,而是国家不行,谁上台结果都一样。
总而言之,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众的主观需求与国家的客观条件严重不匹配。再加上西式民主政治制度下,俄罗斯无法像苏联一样通过专制的政治手段进行压制。最终,俄罗斯如赌徒一样,将国运压在“休克疗法”上,引发了俄罗斯经济的总崩溃!
俄罗斯经济的崩盘,使国家在十年时间里陷入动荡的局面。直到普京当上总统,国家的经济才止住跌势,逐步回升。只不过,即使普京有着豪情壮志,但俄罗斯内外依旧弊端重重。
为什么俄罗斯的中兴如此艰难?这里面除了苏联解体带来的余波,其实跟当代俄罗斯所面临的特殊地缘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关于这一点,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28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如果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不把总统之位交给普京?
如果叶利钦不把俄罗斯总统之位交给普京,俄罗斯也一定会出现像普京这样强硬的领导人,这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决定的。未来的俄罗斯会越来越强大。
1.现在网络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并不是一个强硬的领导人,叶利钦不如普京有能力,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大家用客观的角度去看一看,俄罗斯拥有17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有1.46亿人口、100万军队、有6800枚核弹头,俄罗斯是工业大国、政治大国、农业大国、军事大国、科技大国、教育大国、制造业大国、航天大国、核大国。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难道俄罗斯老百姓会选择一个愚蠢的人当选俄罗斯总统吗?其实叶利钦的各人能力非常强,只不过叶利钦执政的时期正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最虚弱的时期,因此才略显叶利钦的执政能力不如普京强。
2.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产原料,俄罗斯还是全球最大的几个农产品出口国。俄罗斯的发展对国外依赖较小,我们能够看到,即使俄罗斯遭受到了欧美西方国家十几年的经济制裁,但是俄罗斯的工业和农业发展依然能够自给自足。俄罗斯巨大的国土面积、充足的人口、健全的教育体系,发达的科技实力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如果给俄罗斯一段和平发展的时期,那么俄罗斯一定会发展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叶利钦执政时期虽然俄罗斯的国力比较弱,但是俄罗斯依然保住了北方四岛,并且敢于主动对车臣分裂势力进行军事打击。虽然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失败了,但是在叶利钦心中一直都计划着重新收复车臣地区。1999年普京被叶利钦任命为俄罗斯总理后,普京在叶利钦的支持下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并且最终重新收复了车臣地区。
3.在叶利钦执政的后期,叶利钦曾经更换过切尔诺梅尔金,普里马科夫,基里连科,普京等一众总理候选人,叶利钦的目的就是要为俄罗斯选择一位强势的领导人。因为叶利钦知道欧美西方国家会一直对俄罗斯进行战略围堵、经济制裁、军事威胁和科技封锁,叶利钦需要找到一位强势的领导人带领俄罗斯重新崛起。现在网上很多人都说如果普京下台了,或者叶利钦当年没有选择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那么俄罗斯还会继续分裂下去,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目前在俄罗斯1.46亿人口中,俄罗斯族就占了81%,即使俄罗斯继续混乱下去,也不存在解体和分裂的可能。历史上俄罗斯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在整个俄罗斯人民的心中都有一种民族自豪感。普京曾经说过他为苏联的解体而感到难过,其实这句话更代表了俄罗斯民众的心声。我分析即使普京下台后,俄罗斯也一定会继续选出一位像普京这样的政治强人带领俄罗斯实现国家复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